荒尘 作品

第823章 差异!帖军与蒙古军不同!

阿力麻里城的残阳正透过残破的城门,在议事厅的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座曾是东察合台汗国都城的城池,如今成了李祺的西征大本营——断壁残垣间还能看出昔日的繁华,只是墙头的箭孔与城砖上的刀痕,都在诉说着此地饱经战火的过往。

城内的废墟间,此刻已是另一番景象。数以千计的匠人正顶着烈日忙碌,夯土声、凿石声、木槌敲击声交织在一起,在空旷的城郭里回荡。

这些匠人大多是随军而来的工部巧匠,带着从关内运来的水泥、青砖与石灰,正沿着残存的城墙根加紧修缮——断裂的城垣被重新砌起,青砖严丝合缝,缝隙间灌满的水泥在阳光下泛着湿漉漉的灰白,只需几日便能凝固得比岩石还坚硬;坍塌的箭楼被推倒重筑,新架起的木质横梁上已铺好青砖,工匠们正踩着脚手架,在墙面上凿出一个个新的箭孔,孔眼倾斜向下,恰好能覆盖城下的死角。

城中心的高地被辟为核心堡垒,这里的地基打得格外深,工匠们将大块的条石嵌入地下,再用水泥浇筑,筑起一道丈余高的内墙。

内墙与外墙之间留出三丈宽的通道,既能屯放粮草,又能作为退守的缓冲带。几处城门也被重新设计,原本单薄的木门换成了外包铁皮的厚木闸,门后加设了三道铁栓,城门上方还特意留出了投放滚石与火油的暗口——这些都是根据北疆防御蒙古人的经验改良的工事,此刻全用在了阿力麻里的修缮上。

负责监工的工部主事正拿着图纸吆喝,他指着城墙拐角处的一处突出堡垒道:“那儿得再加一层!让弓箭手能同时照看两面城墙!”

几个匠人应着声,抬着青砖踩着跳板往上爬,汗水顺着他们的脊梁往下淌,在尘土里画出一道道深色的痕迹。

不远处,几名石匠正打磨着巨大的城砖,这些砖块比寻常青砖大出一倍,边角被磨得方方正正,是专门用来加固城门两侧的“镇门砖”。

水泥的气味混着尘土与汗水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匠人们虽累得直喘,却没人敢懈怠——他们都知道,这座城修得快一分、牢一分,前线的将士就多一分底气。

有经验的老匠人还在城根下挖掘深沟,准备埋设排水的陶管,防止雨水浸泡导致城墙坍塌;年轻些的则扛着木料,往新搭的望楼框架上钉钉子,望楼顶端已挂上了明军的旗帜,风一吹便猎猎作响。

不过半月功夫,这座曾破败的都城已显出几分军事堡垒的威严:新砌的城墙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冷光,箭孔密布如蜂窝,城门厚重得能挡住铁骑冲击,内墙与外墙形成的双重防线,更是透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匠人们看着自已的成果,脸上露出疲惫却欣慰的神色——他们或许不懂兵法,却明白这座堡垒将是挡住帖木儿大军的第一道铁闸,每一块砖、每一勺水泥,都在为大明的西域防线添砖加瓦。

李祺站在悬挂着西域舆图的木架前,手指叩着图上标记“黑风口”的位置。他身着玄色软甲,甲片上的云纹已被风沙磨得有些模糊,脸上带着连日操劳的倦色,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