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战后的朝鲜,何去何从 1
李昖眼中的怒意只是一闪而过,却未能逃过李成梁锐利的目光。
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嘴角微微上扬,似乎早已料到朝鲜国王的反应……不过,这个时候,李成梁是丝毫不在乎。
在李成梁看来,李昖要是老老实实的配合,弄不好,还能凭借献国之功劳,获得一个尊贵的爵位,在京城养老。
可若是不配合……
那就换一个人进献朝鲜……
李昖干笑两声,急忙掩饰自己的失态:“宁国公说笑了。您是大明的国公,即便小王再想留下您,那天子陛下也不会同意的。”
“毕竟大明疆域辽阔,边关需要宁国公这样的栋梁之才镇守,岂能长久滞留在这边陲小国……”
他顿了顿,继续圆场:“况且国公离家多年,想必也思念故土亲人。小王虽舍不得国公离去,却也不能如此自私啊。”
李成梁轻笑一声,目光如炬地盯着李昖:“王上倒是体贴。不过——”
他拖长了音调,缓缓站起身:“李某既然奉旨东征,自然要以国事为重。个人思乡之情,不足挂齿。”
他踱步到窗前,望着院中盛开的木槿花,忽然转身:“说起来,宁国公是大明的臣子,朝鲜国王不也是大明的臣子吗?”
李昖心中一凛,连忙躬身:“自然,小王世代蒙受皇恩,永为大明天子守御东疆。”
“那就好。”李成梁走近,声音忽然压低,“我是在帮你镇守东疆,也是替天子镇守东疆……难不成,王上觉得本帅在朝鲜,碍你的眼。”
这句话如惊雷炸响在李昖耳边,他浑身一颤,几乎站立不稳。但他强压下心中的恐惧,也赶忙起身,朝着李成梁深深一揖:“国公说笑了。小王才疏德薄,全赖国公与大明天子庇佑,方能保此王位。”
李成梁的这句话,可是让李昖吓得不轻。
这样说吧,他今日就是死在宁国公府,也不会引起轩然大波,因为……整个信息通道,都已经被李成梁手下的人,给把持住了。
李成梁注视他良久,忽然大笑:“好!王上明白这个道理就好,你回王宫吧,继续享你的清闲。”
笑声中充满轻蔑,甚至连演都不想演了。
李昖闻言,赶忙应是。
随后不敢再停留,忙命人将礼物献上,寒暄几句便告辞而出。
而李成梁看着李昖多少有些落荒而逃的背影,轻笑一声。
走出宁国公府的那一刻,李昖感觉自己的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四月的春风本该和煦,此刻却让他感到刺骨的寒冷。
坐上马车,帘幕落下,隔绝了外界的视线。
李昖终于不再掩饰,双手紧握成拳,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这么多年隐忍!
这么多年的屈辱!
多像一场笑话啊。
这个李成梁……所图甚大……
最让李昖恐惧的是,百姓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帅爷”的存在。
市井间流传着李成梁的种种传奇,甚至有人私下议论,说朝鲜若是归李成梁直接统治,或许比现在更好……这些风声,李昖也听过了很多次。
“昏聩!全都是昏聩之徒!”李昖在心中怒吼。
李成梁根本不想走!
他想永远留在朝鲜,做实际上的统治者!
马车行驶在汉城的街道上,外面传来商贩的叫卖声和百姓的谈笑声。
战争结束了,人们欢天喜地,可战后的朝鲜,也走在了历史的拐角,需要做出选择了……
马车驶入王宫,李昖的脸色已恢复平静,但眼中的火焰却越烧越旺。
回到王宫后,他立即召集了几位心腹大臣,左议政尹斗寿、礼曹判书李德馨等人。
这些大臣看到国王阴沉的脸色,都知趣地沉默不语。
不管什么左议政,还是礼曹判书,看起来官位挺大的,但在现在的朝鲜来说是虚衔,手上几乎没有什么权力,最忙的时候,就是来王宫开会。
“诸位,”李昖的声音冷得像冰,“今日我去见宁国公,他明确表示不会离开朝鲜,还要再驻两年,甚至更久。”
殿内一片寂静,几位大臣面面相觑。
尹斗寿赶忙说道:“王上,或许宁国公真是出于国防考虑。倭寇虽败,但其心不死,万一...”
“没有万一!”李昖猛地拍案而起,“这只是借口……”
“你们想想,如今李成梁手握重兵,且大多是朝鲜军队……大明天子对他不甚了解,他在朝中安插了多少亲信,各级官员有多少唯他命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