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3章 亲人4(第2页)

她自已选了又偏僻又小的落霞庵,还让人去落霞庵摸情况……”

王书延喃喃自语,“瑾儿居然如此有谋算。”

“是呀!有谋算也把她自已算进去了……”

“父亲,东宫的人看着她,她离不开净土寺怎么出家为尼呀?!”

“她比你想的周全……”

王瑾仪剃度的一幕在父亲的讲述中,立体起来,王书延感叹,

“这孩子果真心思周全,我都不如她……”

“是呀,瑾儿可惜生成了女子,如若是男儿定会有大作为!”

“父亲,瑾儿如今也作为不小了,单说藏书楼这一项……父亲,难道真的就把瑾儿舍了?让她青灯古佛了此一生?”

“瑾儿自已说可以遁入空门也可以还俗归家,我是听了瑾儿这句话才同意她出家的。族长也是因此下了决心帮她度过此劫的。”

“族长也去了?这么说这是族里的决定了?!”

摘下沾着霜花的斗篷,指节在书案上敲出闷响,

"落霞庵的慧静法师亲自主持,地契文书都落在仪儿名下。

"

书房陷入死寂,唯有铜炉里的炭噼啪作响。王书延望着父亲鬓角新添的白发,突然想起晨起时瞥见的邸报——太子昨日在太学讲《春秋》,三皇子奉旨巡视漕运,五皇子则在城郊校场大阅禁军。这些消息曾如过眼云烟,此刻却在脑海里拧成荆棘。

"太子忌惮王家与三皇子生母母族的旧谊。

"老爷子突然开口,枯瘦的手指划过案头堆积的奏折,

"五皇子的人上月就往浔阳城递过密信,要我族表态。仪儿这一剃度,倒把棋局搅散了。

"

王书延倒抽冷气。他终于明白父亲为何执意让仪儿出家——落霞庵地处五座山头腹地,既非太子势力范围,也避开了三皇子的眼线。更关键的是,五万两地契攥在仪儿手中,反倒成了制衡各方的筹码。

"可仪儿毕竟是......

"

"她比我们都清楚!

"老爷子猛地捶案,震得砚台里的墨汁飞溅,

"你以为那丫头甘愿青灯古佛?她是拿自已做饵,要堵死所有想借王家发难的路!

"老人的声音突然哽咽,

"太子若容不下异已,三皇子若野心膨胀,五皇子若铤而走险......我们王家世代忠良,怎能卷入这等乱局!

"

窗外传来更夫梆子声,惊起寒鸦数点。王书延望着父亲佝偻的背影,忽然意识到这场无声的博弈里,最锋利的棋子竟是那个总爱翻墙逃课的妹妹。她削去三千青丝,却为家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父亲,太子近日在朝堂上屡屡提及藩王削权......

"

"所以五皇子才急着拉拢我们。

"老爷子转身时,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尊饱经风霜的古佛,

"仪儿这步棋,看似退守,实则暗藏锋芒。落霞庵的地契是明牌,可谁知道她会不会借着佛门清修,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

"

王书延瞳孔骤缩。他突然想起仪儿十岁那年,曾在书房背《战国策》时说:

"纵横之术,不在攻伐,而在制衡。

"当时只当孩童戏言,此刻想来,竟是一语成谶。

梆子声渐远,父子俩在摇曳的烛火中对视。他们都明白,从王瑾仪剃度的那一刻起,王家就已置身于更凶险的棋局——不是作为棋子,而是执棋人。而那个本该在闺中待嫁的少女,正以出家人的身份,为家族谋一条最艰难却最稳妥的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