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隼之心 作品

第554章 戒烟第34 天(第2页)

我曾经问好友多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每个人都刻苦学习导演的书籍或者摄影的书籍,那么是否大家都被这样传统的电影框架固定住了呢?是否每个人拍出的都是一些结构雷同的画面呢? 他回答不出,最终我自己琢磨出一些道理:对于艺术性的东西,可以借鉴教科书,但教科书只能作为辅助,不能作为核心,否则的话就毫无自己的风格,成为无数个“东施”中的一个,学而思则圣! 真正的大家大师,往往能够创新出自己的风格,这也契合了希拉里所说的:民众并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只有精英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并且引领百姓到他们想去但是还没有想到的地方去。

人大多是类似的,就像猴子都好色,都喜欢吃香蕉,所谓的个性也只占很小的比例。

(其实上述的说的都是对的,只不过回忆那个时候自己说出这段的动机,就是简简单单为懒惰辩护,让自己的懒惰懦弱之举看起来合理,可笑啊!现在来看,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熟而后生!你只有先模仿大师,才能超越大师,先要有创造的感情,再遵循创造的格律,最后创造出自己的华彩,这就是艺术的诞生过程了!任何一门真正艺术的诞生,都会伴随有痛苦欢乐,缺一不可!宫崎骏点赞)

读书的过程中可以跳过部分难读难理解的篇章,有些文字只有到了某个年纪,阅历达到某个层次才能深谙其中的禅机,当你的慧眼频率提升到了可以显化的境界,自然可以众里寻他千百度,发现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东西方的文化大多还是相同的,只有极少一部分是不同的,但现在主流媒体是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人们相信东方人就要有东方人的思维,西方人就要有西方人的思维,这跟90年代的铁幕没有什么区别,可以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来消化吸收,那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海纳百川,去其糟粕,兼容并蓄。

昨天在b站上面看到李敖的演讲,其中有一个评论一语中的或者说契合了我的认知等级,我总结了一下,是这样说的——李敖的演讲无外乎有4层意思,第1层是要有一定的经济经济基础,第2层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第3层则是徐克在黄飞鸿狮王争霸电影的末了,借黄飞鸿之口说出来的——国家真正的强大必须立足于民智的提升,下面是那则评论的原话:

刚刚看了,他在康熙来了上所有的谈话,又看了三场演讲,总结下来他观点是,第一,人要有一定经济基础,没有经济基础都是空谈。第二,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对待处理人民与政府的关系 ,第三,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或者是精英阶层应当承担一定的义务,去启发民智,第四,政府应当给予人民自由言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