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0章

毕爱卿,你所担心的是什么?” 见皇帝问自己了,群臣也将目光看向了自己,毕自严也不再犹豫:“陛下,有两点,

其一,沿途百姓迁移后,这些耕地就不能用了,那么原本属于百姓的耕地从哪里来?

如果是能用银子购买倒也无所谓,可问题是我们不能买,耕地是百姓赖以生存的基础,只要地在,就一直有产出。

朝廷购买退耕还林本质上和土地兼并没有什么区别的。

所以,我们要从其他地方补给百姓同等面积的耕地。

问题是现在的耕地基本上都是分的差不多了,预留出来的那是给新增人口的,如果给迁移的百姓,那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二,六百万亩,亩均产两石,一年就是一千两百万石,这可不是一笔不小的数量。

没有田地就已经少了一千两万石粮食,加上人均食用,至少得两千万石粮食,这对整个大明来说都是负担!”

众人脸色瞬间凝重了起来。

耕地对百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按照皇帝登基后新的规则,无论贫贱、富贵,只要满八岁就能免费获得五亩耕地。

耕地只要不买卖,你是自己种也好,请别人种也罢,只要你按照亩数按时交纳赋税即可,其余朝廷不管。

其次则是人死后,春耕之前的耕地立刻收归官府,春耕之后的则在秋收之后收归官府,当然朝廷也不会无偿收回,毕竟这地是百姓花银子买去的。

所以在回收时会根据耕地的优劣给予一定的补偿,一般是购买价格的六到八成左右,甚至是全款,这就看死前五年亩产数量来决定。

这样规则的好处就是百姓们会尽心耕种,将下田耕种为中田、甚至上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