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2章

只有三到五年之间的青檀皮纤维长度适中,柔韧性强,是制作宣德贡笺的最佳选择。” “好!”

崇祯点了点头,起身走到一边的书案前,提笔在一张宣纸上开始书写着,众人虽然好奇,但这个时候也只能等着。

但从皇帝刚刚的问题中可以猜到皇帝估计又是想做一款类似大明汇票一样的东西。

只是一炷香的时间,崇祯就写完了,将宣纸递给了王承恩,让他举着对着众人。

“大明居民身份证!”

这七个字以列的形式出现在纸张的正中间,然后下面则是‘发证部院’和‘有效期限’两行字。

一列七个字出现在众人眼前,众人瞬间一懵,身份证这个词虽然第一次见,但很容易理解这就是百姓的身份证明。

“没错,身份证就是百姓的身份证明,在我大明一朝,能够证明身份的东西很多,

诸如赋役黄册,但这个是十年编修一次,且多是里甲保长或县里保管,想要查证很难且因为编修时间过长,以至于数量不准确。

第二则是洪武三年朝廷推行的户贴,一家的信息都在上面,但很多情况下是冲突的,诸如诉讼、科举报名、进京赶考时需出示户帖以证明身份,但若是发生其他事情需要怎么办?

第三则是路引,这种是临时的身份证明,无法持久且漏洞极大;

第四则是商贾的商引、僧道的度牒、军户的军籍文书等等;

无论是哪一种,都极容易仿照,诸如路引,上面虽然写了很多信息,但你怎么证明持有路引的人就是他本人?

其次,你怎么证明路引就是真的?路引上的官印可没法全部证明。

关卡、驿站、旅店的可没法去当地核查,只能说见证就放行,真假不知,如此就失去了核查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