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3321章(第2页)
范景文略缩思索了几息:“硬黄纸所用的黄檗主要产于四川,唐朝时由官府控制其流通,虽然现在道路多了一些,可以外运了,
但涂蜡和砑光需专业作坊,民间难以模仿。
而宣德贡笺所用的主材料是青檀,青檀分布于大连蛇岛、北直隶、山西、陕西等地,
但只有安徽泾县的青檀皮才能造出遇水不晕墨的宣德贡笺,具体的原因工部也没有记载,我们猜测可能是跟当地气候和水土有很大的关系。
可以说只要控制了安徽泾县的青檀出口和种植,宣德贡笺民间就做不出来。
其次,宣德贡笺所用的胶矾配比是保密的,由内府督造,工匠需画押存档,绝对不允许外传。
如果两者选一个,那宣德贡笺无疑是所有纸张中民间最难以仿制的。
至于说价格,一平尺硬黄纸的造价在二十纹左右,市场溢价至少五十到百纹之间;
宣德贡笺一平尺的造价在七十五纹左右,臣说的价格都是内府督办的情况下,若是民间来做,这个价格至少要翻上三倍以上。
宣德贡笺没有在市场上流通,具体价格不知道,但民间有开出一平尺二两银子。”
“产量如何?”
“宣德贡笺自神宗之后因为各种原因缩减成小规模在生产,用于国书,现在的产量不好说。
但《宣宗实录》载:宣德五年(1430年)敕令‘岁造笺纸五千张,供内府之用’,按照这个说法平均每天在二十张左右,大概是四十到八十平尺之间,所需工匠五十人左右。
其次是受青檀树供应的影响,树龄三年以下的嫩皮过于细软,强度不足,成纸韧性较差,五年以上的树皮粗糙,纤维硬化,反而不利于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