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2章

况且傅宗的胡杨碱、商税等等可以覆盖掉成本。

所以怎么看,这个计划是可能成功了。

唯一摆在眼前的问题,水分的蒸发问题。

如果只是地表,地下水在三四米、甚至八九米深的地方,蒸发不算太强烈,但是种了胡杨树后,胡杨树百平米的树冠的蒸发作用那就离谱了。

这会极大的降低地下水的水位。

除非说能大范围的种植,达到方圆两三百里的范围,如此才能影响到局部的生态问题,改善水循环。

想到这里之后,崇祯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西北少雨的问题。

西北为什么少雨?一是因为山居内陆,水汽很难到达,二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

有人曾提出过青藏高原气象改造的‘天河’计划和喜马拉雅缺口的计划。

喜马拉雅的缺口计划是将喜马拉雅山炸出一个五十公里宽的缺口,而缺口的海拔低于四千米,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顺着缺口进入西北,形成降雨。

而天河计划的大致方案是在海拔数千米的南亚季风迎风区安装数以万计的燃料燃烧室,利用产生的碘化银颗粒散布到云层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

预计每年能为青藏高原增加一百亿立方米的降雨。

两者都可谓是脑洞大开的想法,但真的能解决吗?结局是未知的,可一定会出现很多伪问题,诸如高原‘发烧’,冰川‘哭泣’,冻土‘瓦解’。

高原发烧就是气温升高,冰川持续退缩,冻土加速溶解,强降水、暴雪等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也在升高,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冰湖溃决等自然灾害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