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9章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百草枯。”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对于傅宗龙的想法,洪承畴没有赞成也没有反对,而是看向茫茫戈壁,轻吟了数首诗句。

句句都体现了风沙、苦寒、荒寂、苍茫等恶劣环境。

春风都吹不到玉门关,那这里的环境可想而知了。

众将虽然不是什么文化人,但这玉门关外的情况他们也是知晓得的,尤其是在这里驻扎了近半年的时间,更是深有体会。

几句诗词将众将燃起的希望给浇灭了,个个沉默不语。

反观傅宗龙神色如常,而后冷哼一声:“这些诗人都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不将这里的环境写的那么恶劣,怎么能体现自己的艰苦呢?

写的和江南一样,他们那些诗还怎么传遍天下?

不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突出边防将士不畏艰险的精神,表现他们那高昂的爱国精神。

这茫茫西域之中有多少古国?小的、不出名的咱们就不说了,那西域三十六国可都是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也曾辉煌过,虽然因为各种原因灭国了,但那是真实存在的。

离玉门关最近的是楼兰古国,巅峰时期数十万人。

伊循,离这里不过一百五十余里,西汉屯田中心,至今那里还残留着汉代的灌溉系统;

精绝,离玉门关也不过四百里地,史书记载其以农业为主,商贾云集,繁华富庶。

既然存在了,少则几万人、多则几十万人,他们都吃的什么?光靠丝绸之路的商人携带的粮食吗?肯定不可能,那就说明肯定是有种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