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春鸢 作品

第 71 章 为何至此

中秋节第二天,纪明遥起了个大晚。

睁眼是辰正二刻——上午八点半。

她昨夜喝了两碗醒酒汤,快醒酒才睡,所以醒来头不疼、眼前也不晕。

但春涧边给她拿衣服、边回说:“安国公府太太一早派人来说,中秋佳节,团圆的日子,备了姑娘爱吃的果菜。若今明两天,姑娘哪天空了,不如回去散散,顺带把远大爷接回来。我说姑娘昨儿高兴,醉了,还没起,等姑娘醒了,再派人去回。”

——她便不禁有些希望她还醉着没醒,就不用应对温夫人的邀请了。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难应付的话。

“你去说,可巧这几日都没空闲。”纪明遥缓缓坐起来,“今日家里要去拜望舅舅舅母,二爷不在家,我不能不替他过去问候。明日嫂子的三弟秋闱回家,我也要去贡院看看。后日要去见松太公他老人家。只能辜负太太的好意了。若明远不方便回来,我这里派人派车过去接就是。”

崔家与安国公府立场相背,并非亲密翁婿,温夫人更早知她的态度。若安国公府真出了急事、大事,要她过去帮忙,传话的人必会详细告知原因。既然没有,那便是只要她过去闲聊、“弥补、增进感情”,或许,还想从她身上得知有关皇后的消息。

她自然不能去。

春涧连忙应声。

替姑娘穿好手上这条裙子,她便把梳妆的活交给花影白鹭,自己换了衣服,带上山姜一起出门。

纪明遥也换好了出门做客的衣裳。

她让春涧去说的并非谎话。至少今天,她的确要去谢舅舅家。

大哥和嫂子昨晚说,让她只管睡饱了再起,会等她一起出发。

而明天……她是想去贡院看看了。

平白无故在贡院旁边转一圈太奇怪了,也引人怀疑。万一被人拦下查问,她只能说出她是谁,真的很尴尬!趁明天接孟安朋,顺便看了就挺好!

至于后天——

“花影,”她命,“等我出门,你去一趟松宅,请示松太公,说我后日想过去,有事要请教。”

有计划去,怎么不算要去呢!

花影也忙答应着,又问:“那若一到大后日,安国公夫人就再派人来请,姑娘怎么办?”

“那时自然还有别的话能回。”纪明遥笑,“白鹭,快去正院说我已经起了,请大哥嫂子再等我片刻。”

她先吃早饭。

青霜给她盛小馄饨:“若大后日,安国公夫人果真又派人来请,姑娘再不去,或许就要传出姑娘‘不孝顺、出了阁一有身份就忘本,连娘家母亲几次来请,都不肯回去略坐一坐’的话了。”

以前在安国府时,总有背地里说姑娘“懒、不肯上进、不敬长辈”的人,都是徐老夫人的手笔。

因安国公夫人掌着家事,姑娘在家在外见人时,又从来最知礼,这话应没太传在外头。

可现在,眼见姑娘与安国公夫人不似从前了,焉知徐老夫人的手段再用出来,安国公夫人还会不会拦?

“姑娘又替安国公夫人把远大爷养在这,断了徐老夫人的谋算,还不知徐老夫人心里正有多恨!”青霜极是担忧。

“怕什么。”纪明遥淡定吹着馄饨汤,“我身上的风言风语,难道还少过?也不怕多这一项。”

咽下这口汤,她放下勺子,笑指了指挂着的“贤夫佳妇”匾:“再说,还有太公送的护身符呢!”

青霜望了一会匾。

她暂且不再

多话,只专心服侍姑娘吃饭。

本作者明春鸢提醒您《换嫁春风》第一时间在.

听见来人是谁,纪明遥心内轻轻一笑。

冯嬷嬷满面堆笑,一进来就先行礼,问好说:“太太派我来看看二姑奶奶。姑奶奶正忙着呢?”

“是啊。”纪明遥放下账册。

“嬷嬷请坐。”她示意春涧搬个绣凳来,又笑命,“快上茶。”

冯嬷嬷忙谢恩坐下,态度十分谦恭。

“再有一两个月就入冬了,”纪明遥微笑说着,“今年是我第一年当家,总不能叫人没衣穿、没炭用,冻出事来,不但给我们二爷丢脸,也辜负了大哥和嫂子将家业交还给我的信重,所以不敢有一丝疏忽。”

她抬起手,手指正搭在炕桌边缘的账册扉页上,又笑问:“嬷嬷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冯嬷嬷捧着热茶,早打量起二姑奶奶。

大约是因不出门,二姑奶奶只穿着一件蝶黄的蜀锦褙子,是浑身最亮的颜色,下面淡姚黄绣莲花的宫缎裙,头发在脑后挽了个纂儿,只戴一根青玉钗,耳上挂着白玉银杏叶耳坠,其余通身上下别无装饰,竟比在安国府上做姑娘时还打扮得简素十倍。

说得冒犯些,就是安国府里略得脸的丫头,也穿得比她艳丽体面。

可她随意坐在榻上,含笑看着人,慢条斯理地一开口,又早不是只在太太膝下听话的二姑娘了。

这是崔宅二房当家的奶奶,是朝廷钦封的四品恭人。

冯嬷嬷低下头应话:“太太也知道,二姑奶奶才当家做主,必然辛苦,原本也不愿意多耽误二姑奶奶的正事。只是算来从四月到如今,二姑奶奶竟有五个月没回家去看看了。太太从小把姑奶奶养到大,可姑奶奶一出了阁,就连见面都难。太太实在想念姑奶奶,所以派我来看看:若有难处,二姑奶奶只管开口,或许家里能帮上些。我也有一句心里话想和姑奶奶说:若姑奶奶手里的事还办得开,何妨回去看看太太呢?”

说完,她便放下茶杯,站起身,恭等二姑奶奶开口。

纪明遥几乎与她同时站了起来。

“嬷嬷这话既误会了我,又说得我心酸。”她仍一手扶住炕桌,轻声叹道,“我是四月出阁,到今日才四个月零几天,端午后还回去了一次,算来是三个月十几天没见太太。虽然不算太短,可怎么在嬷嬷口中,就竟成了我五个月都不肯回去看望太太?”

冯嬷嬷抬头,忙要开口。

纪明遥却抬手止住她,又叹说:“我与二爷四月初九成婚。不到十日,二爷的婚假还没完,明远就不得不来了这里,我自是要带他好生安顿下来。嬷嬷方才也说了,我才接回家业,自然忙碌,何况接连三四个月,京里几件大事,嬷嬷心里当也清楚。连三妹妹的成婚大礼,我都未能在场,哪里是故意不见太太?也请太太和嬷嬷疼我一疼吧。”

两人一上一下,对视片刻。

“是奴才自己糊涂说错了话,并不是太太的意思!”冯嬷嬷只得忍辱请罪,“只是太太疼姑奶奶的心是真的。离冬天到底还有一两个月,想来冬衣、炭火的事也不必非要在今日办完。若姑奶奶没有别的事,不妨与奴才回去走走?便只陪太太坐坐、吃顿饭也好啊。”

“也是。”纪明遥缓缓归座。

冯嬷嬷一喜,却又不敢这就放下心。

“太太惦念着子女,子女又何尝不思念太太。”纪明遥感慨道,“恰好这两日秋闱才过,学里费先生只与孟家三郎说考题。左右明远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