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草 作品

233 第 233 章(第2页)

叶满枝当然不能让其他食品厂算了,真要是那样干,岂不是把人家县里坑了?

但旧厂改造拆迁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年也许只能完成一家工厂的搬迁。

这样的工作,没有三五年是完不成的。

叶满枝在报告里狮子大开口做了几百万的预算,其实真正实施起来用不了那么多钱。

那些工厂的设备是现成的,只需要新建厂房。

而新建厂房的投资不一定需要财政出钱,工厂在市中心的地皮,可以置换出很多东西。

不过,这些都有不确定性,不适合出现在提交给市里的报告中。

这会儿彭静云明显误会了,以为她想用一个食品工业小区的名头,诓骗县里出资安置利华厂。

叶满枝没解释,就让她那样误会着。

彭静云皱眉思考许久后,摆摆手说:“你先回去吧,我跟其他同志商量商量。”

没答应,但也没一口回绝。

看来还是有回旋余地的。

*

食品工业小区的项目还没通过审批,但轻工业局往市里提交三次报告,三次都被打回的消息,渐渐就在各单位传开了。

有人看笑话,有人瞧热闹,也有人看到了机会。

安阳县革委会这边,分管工业的副主任徐淼专门打听了项目情况。

“主任,食品工业小区项目,咱们安阳县其实可以争取一下!”

董少林说:“项目还没立项,现在去争取为时尚早。”

他最近也在关注轻工业局搞出的食品工业小区。

安阳县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比较均衡,都能排在八个县的前三名。

但安阳县的工业发展主要依托曙光厂,而曙光厂是市属企业,安阳县就像托儿所阿姨,平时没少操心,却不是孩子亲娘。

每年总结成绩的时候,人家说市里领导有方,说曙光厂自身努力,却很少将成绩算在安阳县头上。

依托曙光厂,安阳县发展了几家配套工厂。

可是,安阳县的领导们对此并不满意,抛开曙光厂,他们就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工业成就了。

徐淼说:“叶满枝那人咱都知道,属王八的,咬住就不松口。这是她上任后的第一个大项目,新官上任三把火总不可能哑火吧?我瞧着这个食品工业小区至少有一半的可能会立项。这种事赶早不赶晚,等到项目正式立项再去争取,那黄花菜都凉了!”

另一个副主任说:“我看这事有点邪乎,工厂搬迁和工厂新建不同。搬迁进度由人家说了算,要是三五年都不肯搬,那咱这食品工业小区就空置三五年啊?”

徐淼与董少林交换个眼神,谁都没解释。

市里那几家企业其实不算啥,来或不来都可以。

他们看中的不是企业,而是“食品工业小区”这个名号。

要是立项成功,这就是全省唯一的食品工业区,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意义。

滨江是大中型城市,根据中央的要求,要严格控制城市规模。

未来在滨江市内就不可能新建食品厂了。

如果市里有新建需要,那么这个“食品工业小区”就是首选。

董少林提议:“咱们跟叶满枝也算是老交情了,还是跟她联络联络吧。”

“行,我喊上曙光厂的康健,一起请叶局吃个饭。”

……

叶满枝接到安阳县的电话时并不意外。

在此之前,她已经接到三通电话啦!

全市八个县,四个县都跟她表达了争取食品工业小区的意愿。

叶满枝在电话里说:“董主任,你是我的老领导,我得跟你交个底。这个项目在市革委那里还没立项,即使立项了,在选址时也是有附加条件的。”

“什么条件,你先说说嘛。”

“工业小区所在的县,要出资为利华食品厂新建厂房,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

“哈哈,盖厂房是小事,曙光厂那边还有空余的家属楼,到时候可以租用那边的。”

董少林答应得极为爽快。

用一个厂房换回全省唯一的“食品工业小区”,不亏!

叶满枝笑说:“那行,我把安阳县记下了,如果成功立项,选址时会着重考察安阳县的!”

她放下电话,秘书又进来说东阳县的县领导来了。

叶满枝暗自得意,食品工业小区的吸引力果然非同凡响!

市里还没审批通过,她这边已经门庭若市了!

接连好几天接待各县的领导,叶满枝摆了好几天的谱儿。

等到周末的时候,她还有点意犹未尽,觉得自己这谱儿还没摆够。

吴玉琢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一进门就说:“妈妈,门口岗哨那里有俩人想找你,手里还提着两个麻袋,被执勤战士拦下了。”

“你没搭腔吧?”

“没有,我看他们像是来送礼的。”

“没搭腔就行。”

叶满枝可以在单位接待县里的同志,但是不想在家收礼。

那成什么了!

她招招手说:“这包裹是出租车寄来的吗?我看看里面都有啥。”

母女俩一起拆开包裹。

吴玉琢先将最上面的塑料皮笔记本拿出来,熟练地翻开第一页,果然在里面看到了一张车哥的相片。

“他怎么每次都给你邮寄相片?”叶满枝在相片上弹了一下。

“臭美呗,”吴玉琢跟着弹了他一个脑瓜嘣,“他就是想说自己长高啦,变瘦啦,好看啦,在信里不好意思说,就送张相片让咱自行体会。”

“臭小子好看什么呀!照着你三舅差远了,”叶满枝嘟囔道,“你三舅十几岁的时候,比他精神。”

两人又继续往下翻,除了一些三线当地特产,还有几个瓶瓶罐罐。

“这是什么?”叶满枝拿起来一瓶观察,“看颜色,别是臭豆腐吧?”

“不是,”吴玉琢拿着信摇头,“我车哥在信里说,那是我三舅妈送你的面膜,涂脸上能美容养颜。”

“……”

叶满枝打开罐子,看了眼那绿油油的膏状物,又小心地闻了闻。

有一点香气。

但是绿了吧唧的,她不敢往脸上抹啊!

雪花膏都是白色的,这个咋是绿的呢?

黄大仙从哪里弄来的东西?

古里古怪的。

她拿着罐子去了书房,用手指头擓出来一点点,想用吴峥嵘的脸蛋子试验一下。

可是,事到临头,叶满枝又反悔了,“算了,你还是把脚丫子露出来吧。”

吴博士的脸是家庭重要财产,要是被毁了,她还挺心疼的。

吴峥嵘脑子里还想着别的,伸出一只手,让她随便鼓捣。

手背上被涂了一层绿色不明物体,他也没说什么。

叶满枝按照黄大仙信里的提示,在二十分钟后将那面膜擦掉了。

“你手上有什么感觉?”

“有点凉。”

“然后呢?”

“没了。”

叶满枝不死心,在他手背上摸了摸,皮肤好像变嫩了一点点。

但她还是不敢往脸上抹啊。

她的目光从吴峥嵘的脸上划过,又落到闺女的小脸蛋上。

算了,这俩她都不舍得。

找个时间回军工大院一趟,老叶皮糙肉厚,可以用老叶的脸试试。

*

军工大院里,皮糙肉厚的叶守信突然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

拉开窗户往楼下张望一眼,他立马“哎呦”了一声。

趿拉上鞋子就往楼下跑。

“叶主任,慢着点,什么事这么着急?”楼道里的邻居都笑着打趣,“是不是当局长的闺女回来啦?”

叶守信没在厂里声张闺女当局长的事,可是叶来芽就在市里工作,时间长了难免有风声传到军工大院里。

这种消息扩散得比病毒还快,如今邻里邻居都知道老叶家的小闺女当上局长了。

叶守信胡乱挥挥手,一溜烟跑到一楼时,声音才传上来。

“当局长也是我闺女,哪用得着我跑出门迎接!闺女又不是我老娘!”

这话刚说完,他就跑到门口的驴车前面喊了声,“娘诶,你咋来了?”

坐在驴车上的老太太伸出一只枯瘦的手,“你说我咋来了?来芽当局长这么大的事,你咋不跟家里说一声呢?”

叶大伯和叶三叔,一左一右将老娘从驴车上搀下来。

叶守信争辩道:“我也刚听到消息没多久,还没来得及告诉家里呢。”

老太太在家还能干活,下了车不用儿子们搀扶,自己拄着一根树杈子上了楼。

“娘,来芽调动工作又不是啥大事,你咋还专门往城里跑一趟?老三,你们怎么不拦着点?”

叶守信和常月娥都被突然出现在家里的老太太吓了一跳。

这老太太年岁不小了,农村进城的路多颠簸啊,折腾啥呀!

老太太却说:“我这次是为了公事来的,别人拦不住!”

“你一个农村老太太能有啥公事?”

“你以为我是咋知道来芽当局长的?”老太太耳朵有点背,高声大嗓地说,“公社书记和大队长都找到咱家来了,说咱家来芽当了什么局的局长!”

常月娥隐隐感觉不太对劲,“娘,公社书记跟你说这个干什么啊?”

叶三叔解释说:“听说市里要把一批工厂搬到郊区去,搞个什么什么小区……”

“食品工业小区。”叶大伯补充。

“对,就是那个小区,咱们通兰县想要这个小区,”叶三叔说,“县领导听说咱来芽是负责这个工作的,这不就找到家里去了嘛,无论如何得照顾一下咱通兰县吧?”

常月娥:“……”

县里的领导莫不是疯了?

为了一个什么小区,居然把她九十多岁的奶奶都搬出来了!

她连忙跑出去给闺女打电话,将情况讲清楚。

叶满枝听了却笑道:“通兰县的领导之前拒绝过我,估计是不好意思了,才把我奶搬出来。”

“来芽,这事你能办吗?对你有没有影响啊?”

“能办啊,我奶都亲自出马了,有啥不能办的。”叶满枝爽快道,“让县领导来局里找我呗,我们当面聊聊。”

她不怕找关系的,就怕无动于衷的。

八个县竞争激烈,她才有机会跟大家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