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草 作品

220 第 220 章

第220章

叶满枝一路小跑着回了单位, 将刚刚得到的消息告知其他人。

“潘主任,咱们厂现在有没有希望搞彩色电视机?”

在众人的紧张注视下,潘昆仑踌躇道:“不好说, 那得看其他厂的彩电研制进度。彩电生产工艺的难度是黑白电视机的好几倍,目前国内还没有哪个厂能够量产彩电。”

田春山焦急地问:“那其他厂的试制进度咋样了?”

彩电生产线跟曙光厂颇有渊源。

早在两年前, 中央开始搞彩电攻关大会战的时候, 就把这块大肥肉吊在了大家面前。

但他们那时觉得研制彩电的战线太长, 几年以后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才由叶满枝去省里斡旋,争取了一条黑白电视生产线回来。

如今回头去看, 这个决定还是明智的。

彩电至今没能量产, 而曙光牌黑白电视机已经上市一年, 且年产26000台了。

潘昆仑说:“虽然量产进度缓慢, 但几个彩电攻关战区都有不错的试制成果,咱们曙光厂只在前期参与了几个月的大会战, 后来就将重点放在黑白电视机上了。与外省市的工厂相比, 咱们的优势不明显。”

“没关系, ”叶满枝很有信心地说, “这条生产线会由中央直接划拨给企业, 而曙光厂是全省唯一拥有电视机生产经验的工厂!也就是说, 省里暂时只有曙光厂一张牌可打, 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她从省局离开时, 好几家化工厂和化肥厂的领导都堵在门口,全是想去竞争进口设备的。

而曙光厂是本省电视机整机的独苗苗, 没有省内竞争的困扰。

他们只需要走出去,跟外省市的同行竞争。

苗素芬支持道:“当初争取这条黑白电视机生产线的时候也很艰难,还不是一关一关闯过来了!那么贵的彩电生产线, 肯定要由中央花钱,咱就去试试!”

尽管大家都觉得成功率比较低,但是,管他呢!

万一成功占到大便宜呢!

所以,厂领导班子里没人反对,大家一致支持叶满枝去北京争取。

这次去北京,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叶满枝要把厂里的工作安排妥当。

其他事情没什么,唯一让她放心不下的就是王造福。

“王主任,要是真把彩电生产线弄回来了,咱们的电视机产量铁定要呈几何倍增长。将大量电视机销往外省,正是那条军用铁路发挥作用的时候。你那边还没有进展吗?”

为了那条军用铁路,王造福已经折腾一年多了。

光是他在厂招待所的招待费,就花出去两百多块钱。

有时候他一个月20块的招待费不够用,还要借用叶满枝的。

听她提起铁路,王造福郁闷道:“本来已经有眉目了,但市革委会生产指挥部的物资组,今年又变成了物资局,局长不是原来的物资组长,几个专业公司的一把手也换了。设立综合性供应站的事,还得从头去谈。”

瞅瞅他那日渐圆润的国字脸,叶满枝叹了一声,“哎,那你就抓紧时间去谈吧,谈成以后,你的功劳足以被记录进厂志了!”

她心里清楚这件事的难度,其实军地双方的交接才是最难的。

赵副主任迟迟不肯帮女婿办事,八成也是嫌麻烦。

她不管铁路使用权能否到手,但必须不能让王造福清闲下来!

王造福其实已经不太想管什么军用铁路了,但叶满枝这女的时不时就要在会议上和职工间提一嘴。

现在全厂人都知道他在帮厂里申请铁路,等着听他的好消息,这让他有些骑虎难下。

……

当晚他又约了市物资局的一位副局长吃饭,回家时已经十点多了。

赵卫红不满地问:“怎么又这么晚回来?”

“晚上有应酬,跟物资局的陈副局一起吃个饭。”

赵卫红轻哼着调侃:“在哪里吃的?不会是钢厂招待所吧?”

“当然是在曙光厂招待所吃的!”王造福一脸无奈道,“我不是早就跟你解释清楚了嘛,你总是阴阳怪气的有什么意思?”

去年不知赵卫红从哪听到了风声,不但发现了王卓娅这个人,还知道他给王卓娅调动过工作。

王造福将提前准备好的说辞讲给她,她当时选择相信了,可是之后的大半年,赵卫红总要像今天这样,找到机会就能刺他两句。

赵卫红斜眼瞟他,“我阴阳怪气什么了?不是你先给女演员调动工作的吗?”

“哎,我都快被工作烦死了,”王造福故作不耐烦地说,“哪有心思管什么女演员男演员的!”

反正没有确凿证据,他又很长时间没跟王卓娅联系了,只要叶满枝那封不知是否存在的“露骨举报信”不出现,他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他转移话题说:“咱爸那边能不能再帮我想想办法?”

“想什么办法?”

“军用铁路的使用权。”

赵卫红皱眉问:“你怎么又想起那条军用铁路了?”

“曙光厂要搞彩色电视机,扩大生产规模,正需要用到这条铁路。”

“曙光厂又不是你一个人的,怎么只让你去争取使用权?你自己算算,为了这条铁路,你组织过多少次酒局了?你就不怕把身体喝坏了?”

王造福言不由衷道:“为了工作嘛,叶满枝是个女的,她能去饭局上喝酒吗?我是二把手,当然得由我出面。要是能在曙光厂做出成绩,你跟咱爸脸上也有光!大姐夫那边不太中用,以后还得是我跟卫东相互扶持。”

叶满枝在工作上其实是肯放权的。

之前说好将车队交给他,就真的交给了他。

他现在分管供销科、后勤科和厂里的车队。

这一年多亲自管理车队,新增了五辆二手车,还组织了一个服务队,让他渐渐管出了一点滋味。

但他毕竟是曙光厂的二把手,只管着一个车队不免寒碜,要是能把铁路争取下来,那以后运输这一块的业务就全归他负责了!

*

王造福合计着周末跟媳妇一起回娘家的时候,叶满枝已经着手准备去北京了。

这次不知要去多久,所以她准备的东西有不少。

吴玉琢跟着她忙前忙后,一起收拾行李。

“苏阿姨说,明天给你烙三张馅饼,让你在路上吃。”

“哪个苏阿姨?”

“就是陈卫星的妈妈。”

叶满枝连忙拒绝:“干嘛让人家给我烙饼?咱家自己也能烙饼啊!”

“苏阿姨烙的饼好吃,”吴玉琢将几套衣服放进行李包,解释说,“我用鸡蛋跟陈卫星换的!”

“哦,那还行。”

叶满枝不再拒绝了。

她闺女从幼儿园开始养鸡,拥有丰富的家禽饲养经验。

不但能科学喂养,还能科学孵化。巅峰时期,她家曾拥有八只小母鸡。

前几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她的养殖事业中断了一段时间。

不过今年院儿里管得没那么严了,她跟隔壁的振芳嫂子学习,也在屋里搞了鸡笼子,养了两只小母鸡。

偶尔会跟关系好的朋友以物易物,用鸡蛋换点需要的东西。

“苏阿姨烙饼真那么好吃?”叶满枝问。

“好吃,”吴玉琢给出具体评价,“跟光明街便民服务站的刘奶奶做得差不多。”

“那应该挺好吃的。”

叶满枝对陈卫星妈妈的肉饼很期待,她的火车是第二天上午的,所以,次日一大早,吴玉琢就抱着她那个存放鸡蛋的坛子出门了。

赶在父母上班之前,带回来三张刚出锅的肉饼。

结果吴峥嵘大马金刀地坐在桌边,肉饼刚上桌就被他吃了一张。

吴玉琢快被她爸气死了,“那是我给妈妈带着路上吃的!”

“她跟好几个领导和同事一起出发,你只给她带三张饼,到时候怎么分?”吴峥嵘觉得这饼确实做得不错,点点头说,“放凉了不好吃,还是趁热吃了吧。”

叶满枝咽了咽口水,“闺女,咱仨一起吃吧,一会儿我去服务站买几个包子带着。”

吴玉琢捧着肉饼想,她偷偷摸摸攒下十个鸡蛋的良苦用心,全都白费啦!

不过,苏阿姨做的肉饼真好吃啊!

……

享受了闺女的孝心以后,叶满枝挥别家人,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途。

这次的进京队伍颇具规模,竟然有12人!

叶满枝最初对这个阵容有些讶异,毕竟各省市都在控制出差人数,如果不是参加指定会议,很少有一次性派出这么多人的。

但是,一行人抵达北京后,她很快便清楚了这次出动大批人马的原因。

各省市的驻京办居然停办了!

没有驻京办的同志帮忙张罗,一切琐事都需要自己打点!

而他们在北京人生地不熟,如果只靠三五人跑腿,估计什么事也办不成。

为了方便办事,12人在长安街上找了一家招待所。

稍作休息,夏竹筠便召集大家开了一个小会。

“明天开始,咱们就按照在家商量好的,分头行动。尽量去相关部委跑跑关系,每天傍晚汇总一次工作进度。”

省局的生产处长给每家企业发了一张明细表,介绍了负责引进相关生产线的部委。

叶满枝和潘昆仑坐在一起,对着那张明细表研究起来。

这次负责从国外引进彩电生产线的有四个单位——四机部、外贸部、广播局和国家计委。

那他俩就得去这四家单位疏通关系。

与石油化纤、化肥、电厂、钢厂等重点项目相比,电视机项目的重要程度被省里放在了最后面。

因此,尽管夏竹筠将曙光厂带来了北京,但是她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争取那些超大项目上。

早在滨江的时候,夏竹筠就跟叶满枝明确说过,她的精力有限,想要彩电生产线,更多的还是得靠曙光厂自己。

叶满枝对此表示理解,易地而处,她也会优先争取省里急需的大项目。

不过,她在心里发愁,他俩在北京人生地不熟,接下来可怎么办呀!

当然,说他们人生地不熟也不尽然。

叶满枝和潘昆仑都因为工作原因来过北京,熟人还是有的,只是没有能在这四个部门说得上话的人。

翌日吃过早饭,夏竹筠就带着人率先出去赴约了,其他厂的领导也相继出门跑关系。

一直到九点,只有叶满枝和潘昆仑还留在招待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