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第 195 章(第2页)
“30人。”
叶满枝:“……”
那确实不算少了。
果酱厂这次暂时只招60人。
拿到出口订单以后,再一点点补充人手。
叶满枝拍了拍额头说:“辍学是学生和家长自愿的选择,曙光厂这边也不好干预人家。”
这次的招工条件其实挺宽泛的。
办公室的干事要求有高中学历,车间工人要求有初中学历,年龄在16岁及以上,有滨江市户口。
除此之外,限定条件只有一条,不得是在读学生。
“我就是觉得太可惜了,现在辍学,那以前的学费和时间不是白花了?”刘校长问,“厂里能不能在招工条件上放松一点要求?”
“刘校长,这是国营单位的招工,不可能为了某个群体更改制定好的招工规则。”
话虽如此,但她还是喊上人事科长,一起去了趟家属院。
在路上,刘校长问:“武科长,果酱厂的招聘条件中,要求报考人不能是在校生,这个条件有什么必要吗?”
“那可太有必要了,以前咱们厂招工的时候就出现过这种情况,”武科长解释,“有的在读高中生,用初中毕业证参加考试,考上以后又不舍得放弃高中学历,家长就在厂里各种找关系,想让厂里通融通融,替这孩子保留一年工作资格,等孩子高中毕业再来上班。”
叶满枝说:“那肯定不行呀,厂里招工就是有用工需求的。”
“对呀,所以这事就没成嘛。本来他回去上学也就没什么了,但是家长舍不得考上的工作,让这孩子办了入职手续,没过一个月,就把工作转给亲戚了。那接班的人和考进来的人,水平能一样吗?这种情况发生了好几次,所以为了杜绝这种乱象,咱现在都不招在读学生。”
叶满枝:“……”
这可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为了参加这次招工,三十个在读高中生选择肄业了。
刘校长带他们去了一个学生家里。
据说这个男生学习很好,今年参加高考的话,有很大概率考上大学。
“陈同志,你家车亮是读大学的好苗子,毕业以后能端上国家的饭碗。现在放弃读书,太可惜了。”
车亮只有初中毕业证,去了果酱厂只能在车间当工人。
刘校长已经来劝过好几次了,车亮妈妈不耐烦道:“刘校长,读大学好是好,但是你能保证他一定能考上大学吗?读书不就是为了工作嘛,现在有了现成的工作机会,就让他去干吧。他爸是工人阶级,他也是工人阶级,我们家不觉得可惜。”
“工厂招工考的不只是文化课,”刘校长劝道,“参加招工考试的起码有几百人,你就确定他一定能考上?”
“这次考不上就等下次,果酱厂不是要招300人吗?总有考上的机会。”车亮妈妈摆摆手说,“刘校长,你就别劝了,去年不少高中毕业生因为没工作下乡了,就算车亮高中毕业了又能怎么样?”
女人动了动嘴唇,没说接下来的话。
以他们家的条件,给孩子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与其让他下乡,还不如去果酱厂当工人呢。
刘校长叹着气走出筒子楼。
他跟叶满枝商量:“叶厂长,果酱厂要招300名833厂家属工,这次只招60人,之后还有240个名额。如果这次有在读学生考上了,能不能先保留工作名额,让他们回校完成学业,等到下次招工的时候,让他们直接进厂工作?”
叶满枝默然很长时间,看向他说:“刘校长,你为学生着想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833厂的职工家属太多了,照顾了他们,就是对其他人的不公平,这个用工名额对任何人都是很宝贵的。一个学生能通过这次的招工考试,并不代表他一定能通过下次的招工考试。将他们招进来,又不参加工作,厂里无法对其他人交代。”
“……”
“刘校长,工厂招工要保证公平,但高中校园还算是象牙塔,你不如在学校内部想想办法。”叶满枝建议,“这次有30名学生辍学了,但并不是30人都能通过招工考试的,如果有人没考上,学校那边也许可以通融通融,让他们重新回去完成学业。”
*
送走了刘校长以后,叶满枝特意跟武科长和戚彩云强调,这次招工考试一定要严格把关。
有的学生为了参加招工考试,选择了辍学。
咱不能让人家付出的代价变成笑话。
戚彩云严肃保证一定好好办,然后果酱厂的招工工作便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果酱厂由戚厂长全权负责。
另一边的曙光厂里,雷万元难得郑重地召开了一次班子会议。
这次的会议地点不是他的办公室,而是会议室!
可见这个会议有多郑重了!
雷万元喜气洋洋地宣布了两个好消息。
“第一个好消息是,‘国防教育模型枪’的订单量已经突破一千五百把了!虽然单价不高,但是这也算是为咱们的转产工作,来了一个开门红!”
啪啪啪——
大家一起鼓掌。
“第二个好消息是,电风扇的试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功!昨天车间那边完成了两台电风扇的测试工作,一台直吹的,一台摇头的。效果都很不错,我在车间吹了大半天,晚上就感冒了!”
说着就打了一个大喷嚏。
正要鼓掌的叶满枝:“……”
雷万元接着说:“除了这两个好消息,还有两件事也要引起重视。第一个是,咱们试制电风扇的电机是跟县电机厂赊的,总共赊了300台。当初只交了一点定金,说好了这个月就付尾款,但家属院那边的房屋出租情况不理想,我不太想付这笔尾款。如果电机厂的同志上门要账,大家都机灵一点。”
众人:“……”
这是你不想付就不付的吗?
“另一个是,833厂离开时把大部分卡车都开走了,只给咱留了一辆故障旧车,勉强能用,但是满足不了咱们的运输需求,这两个月运输原料和成品的时候,还跟外厂借了几辆车。不过,人家厂里也要用车,咱总借车不是办法,最好还是能买三四辆……”
叶满枝:“……”
本以为最近的日子能松快点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厂里真的处处要用钱。
曙光厂要运输大量钢铁,对卡车的载重有很高要求。
三四辆卡车的总价可能要小十万呢!
叶满枝琢磨着能去哪里搞到十多万买车,返回办公室的时候接到了吴峥嵘的电话。
吴博士约她下班以后去工人文化宫,观看河南豫剧院的演出,这次公演的团长是常老师。
“哇,这种演出要提前买票吧?你有门票吗?”叶满枝问。
“姜所有四张门票,他们两口子一起去,匀给咱们两张。”
叶满枝连连点头:“好好好,那我下午下班直接去文化宫等你和有言啊!”
她好久没去看演出了,正好去放松一下心情。
吴峥嵘却说:“今天周六,有言要去老宅看电视,周六电视台不是有演出转播么,让她去那边看转播吧。”
“……”叶满枝在心里怜爱了一下小吴队长,没啥心理负担地说,“那行,今天就咱俩一起看,小孩未必听得懂豫剧,就不带她去遭罪了。”
吴峥嵘轻笑一声,约好时间便切断了电话。
这边的叶满枝放下听筒,笑吟吟地哼唱道:“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
她在屋里臭美的时候,周如意敲门进来说:“厂长,县电机厂的汪副厂长来了!”
口中的唱词被打断,叶满枝惊道:“不会这么快就来要账了吧?”
“好像是的。”周如意有点好笑地说,“接到门卫电话以后,雷厂长和田厂长都去车间了。”
叶满枝嘟囔:“门卫咋不给咱们打个电话呢?”
“刚才咱们的电话占线。”
叶满枝:“……”
她刚才跟吴峥嵘打电话来着。
“汪厂长在哪呢?”
“会客室。”
叶满枝抱臂在屋里团团转了几圈,默默权衡着,应该跟大家一起去车间,还是留下来接待汪厂长。
虽说这个月要付尾款,但现在还没到月底呢。
这位汪厂长来得也太早了。
难道他从哪听到老雷想延期付款的风声啦?
叶满枝径自思考了半天,最终决定先去会会这位汪厂长。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总拖着可不是办法。
汪厂长已经在会客室喝空两杯茶了,见到叶满枝出现在门口,他暗自松了口气。
看来曙光厂的领导并不是避而不见,要账还是有希望的。
他就说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曙光厂不至于如厂长担心的那般赖账。
叶满枝与对方握手寒暄,笑着说:“最近厂里忙着试制新产品,厂长们都在车间跟班,让汪厂长久等了。其实我最近正想去电机厂谈谈咱们两个厂的合作呢,没想到汪厂长居然先一步上门了!”
汪厂长是来催款的,没想过什么合作,但他还是顺着对方的话问:“曙光厂想怎么合作?”
“哈哈,那肯定是大合作呀!”叶满枝意气风发道,“汪厂长,不知你听说没有?我们厂的电风扇已经试制成功了!眼瞅着就要入夏,即将迎来电风扇的生产旺季和销售旺季,我们曙光厂正准备大干一场呢!”
汪厂长下意识点头,“嗯,现在正是好时候。”
“汪厂长,我听说电风扇使用的这种电机,并不是电机厂的主营产品。”叶满枝说,“但是咱们两个厂都地处安阳县,电机又是电风扇的配套产业。如果电机厂能持续给我们的电风扇供货,那我们每卖出一台电风扇,就能保证电机厂卖出一台电机。咱们双方要是能一直合作,那能给电机厂的供销科省下多少麻烦啊?”
她这番说辞本该是很让人动心的话。
可是听在汪厂长耳中,却让他心里没来由地一突。
对这位曙光厂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厂长,汪厂长还是有所耳闻的。
据说,叶副厂长是从滨江第一食品厂调来的。
而滨江第一食品厂是靠什么发家的来着?
它靠的是吞并同行,吃同行啊!
这位叶厂长不会是看上他们电机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