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草 作品

171 第 171 章(第2页)

陈谦站在人行道上,旁观了一阵职工的抢购热潮。

搞不懂冰糖葫芦有啥可抢的,但他还是不由自主挤进人堆,交出去两毛四分钱。

陈厂长再次走出人群时,瞅一眼自己手里的两串糖葫芦,出神地想,叶满枝已经开始在糖果车间推行《鞍钢宪法》了。

与罐头车间那会儿的低调不同,糖果车间的改革声势闹得挺大。

毕竟已经有成功经验了,而且老牛厂长也表现得相当支持。

这不就被叶满枝钻空子了嘛!

老牛是否真的支持,班子成员心里都有谱。

从他毫无实际行动的表现来看,牛恩久肯定是不想改革的。

可是,叶满枝就能装傻充愣,对糖果车间的工人说,牛厂长大力支持搞改革。

陈谦举着两串糖葫芦想,自己也不能太实在了。

要不然就跟滑不留手的小叶厂长学一学吧,也在饼干车间推行一下《鞍钢宪法》。

小叶厂长这会儿正站在门市部的另一边,琢磨着是否要给闺女买一串糖葫芦回去。

犹豫一阵后,她决定还是不给闺女买了,让她跟小朋友们一起吃过年福利,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那幸福感和满足感肯定更高!

因此,小叶厂长转进不远处的副食品商店时,手里的糖葫芦只有一串。

站在商店的玻璃窗边,一边看着街上的热闹,一边咔嚓咔嚓。

把整串糖葫芦全部吃光光,她才一抹嘴,没事人似的坐车回家了。

自打她答应了帮儿童团采购糖葫芦,吴玉琢就天天询问糖葫芦的生产进度。

今天刚放学回来,她便跑进来问:“妈妈,糖葫芦做好了吗?”

“做好了,你们明天派人去厂里买吧。但是要想按照出厂价拿货,最少得拿50根,你们儿童团得多买两根。”

吴会计很有责任心地问:“妈妈,出厂价是多少钱呀?”

“一毛钱。”

叶满枝心知她不懂这个,于是给她详细科普了出厂价、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区别。

“出厂价一毛,批发价一毛二,零售价可能要卖到一毛四或一毛五。你们从别处买50串糖葫芦要按批发价拿货,但是从我们厂直接拿货,可以省一块钱。”

吴会计兴奋地说:“那我们明天就能吃到糖葫芦啦?我要去告诉团长!”

“嗯,你们明天派人来厂里买吧,带着公社的介绍信,最好再有个成年人跟着。”

吴玉琢重新穿上花棉袄,自个儿戴上围巾帽子手套,连晚饭都来不及吃,又小兔子似的窜出了门。

叶满枝望一眼动如脱兔的吴会计,心说,幸好住在军事学院家属院里,否则她还真不放心让五岁的小屁孩到处乱跑。

儿童团的大部分孩子都要上学和上幼儿园。

要等到团长和副团长放学,才能来食品厂采购糖葫芦。

叶满枝清楚他们的放学时间,所以,第二天下班后一直在厂里等着。

按照她的设想,这次来采购的人应该是公社干部,外加两个儿童团团长。

然而,她在门市部门口却看到了穿着军大衣的吴峥嵘,以及一长长长串孩子!

“吴所,你怎么来了?”叶满枝赶紧迎上去问。

“问你闺女吧。”吴峥嵘在闺女帽子的绒球上弹了一下,“她说要有大人来食品厂采购糖葫芦,把我诓来了。”

吴玉琢将帽檐往上推了推,露出两只眼睛,“方叔叔今天没空,要周末才能来。”

叶满枝了然地笑。

这些孩子天天惦记吃糖葫芦,哈喇子流了好几天,怎么可能等到周末?

“那你们来的人也太多了!省下来的那点糖葫芦钱,还不够你们的往返车费呢!”

叶满枝往孩子堆里瞅一眼,少说有十人了。

这群小孩手拉着手,手腕上都系着麻绳。

估计是吴博士给他们系的防丢绳。

吴玉琢得意地嘻嘻笑:“我们坐车不花钱!”

吴峥嵘面无表情道:“这群小孩的身高都不到一米二,除了团长,超过一米二的人都没来。”

一米二以下的小孩坐车不用买票。

天知道他一个大人,带着十二个免票小孩上车时,受到了多少关注。

公共汽车的售票台上有个一米二的标尺,售票员让这群小豆丁挨个儿过去量身高。

有个小姑娘的身高超了两厘米,还差点哭了。

吴峥嵘没有二话,利索地掏钱补了票。

叶满枝看向木着一张俊脸的吴博士,憋笑憋的肚子疼。

“阿姨,什么时候能让我们买糖葫芦呀?”有个小团员望着门口一排的稻草人,已经迫不及待了。

“现在就能买,你们自己挑一个垛子吧。”叶满枝对陶学义说,“可以把垛子一起带回去。”

陶学义看向糖葫芦的眼睛也是亮晶晶的,但他还顾忌着自己的身份,先掏出介绍信,带着吴会计去屋里交钱。

盯着吴会计将那张五元的收据塞进兜兜里,这才振臂高呼一声,让大家去挑选垛子。

选糖多的!果子大的!没有虫眼的!

一群小屁孩挑得那叫一个认真仔细,叽叽喳喳商量了一刻钟,终于选好了一个各方面都表现不错的垛子。

叶满枝心想,孩子们都挺馋的,让他们赶紧吃了自己的糖葫芦,剩下的糖葫芦也就没那么重了。

然而,儿童团的小朋友们纪律严明,虽然都在盯着糖葫芦咽口水,但是没有一个人要求先吃一口。

人家要把所有糖葫芦都带回去,大家一起发过年福利。

讲究的就是一个仪式感!

“吴所,我跟你们一起回去吧,”叶满枝调侃道,“你负责扛垛子,还是看孩子啊?”

吴峥嵘在闺女的脑门上弹了一下,把嘻嘻笑的吴会计弹得不嘻嘻了。

扛起了小朋友们相中的那个垛子。

*

吴玉琢如愿吃到了自己的过年福利,而且人家在吃福利的时候,还代表儿童团给食品厂提了建议。

比如口味太单一,大集上有卖橘子糖葫芦的,他们就没有。人家的糖葫芦上有白芝麻,他们也没有。

又比如,副团长是个爱干净的小姑娘,反映情况说,从食品厂回来的路程太远,有的糖葫芦沾了灰,希望食品厂可以保证糖葫芦的卫生。

叶满枝对这些意见建议都虚心接受了,还代表厂里感谢了儿童团的宝贵意见。

然后将小朋友们写的字条交给了糖葫芦小组。

增加品种,甚至撒点白芝麻都没啥难度,大不了就提提价嘛。

但卫生问题确实不太好解决。

按理说冬天下过雪以后,空气是很干净的,在户外卖糖葫芦没啥大问题。

可是,架不住冬天取暖要烧煤,附近有烟囱的话,可能会染上煤灰。

“要不咱给糖葫芦包上草纸?”有老师傅提议。

“不行,草纸容易沾在糖上。”另一人说,“糖果车间旁边不是搞了一个糯米纸车间吗,我听说试制了几次都不太成功,糯米纸有点厚。要不咱把他们那些试制的糯米纸要来,包糖葫芦?包一层糯米纸,再包一层草纸就差不多了。叶厂长,你说这样行不?”

“可以去跟他们谈谈。”

牛恩久为那个食用薄膜厂跑了俩月,可惜最后花落药厂了。

兴许是不甘心失败,牛厂长觉得生产糯米纸不是啥难事,就组织几名技术员和工人,按照他不知从哪弄来的配方,试制糯米纸,还为此搞了一个糯米纸车间。

要是成功了,以后厂里的糯米纸就能实现自给自足。

不过,目前来看,试制并不成功,糯米纸厚得跟煎饼似的。

叶满枝当天中午就在门市部买到了带糯米纸和草纸包装的糖葫芦。

她带着三串糖葫芦去市里开会,顺便将其分享给自己的开会搭子。

“张厂长,陈厂长,请你们尝尝我们厂刚生产的冰糖葫芦。”

“我昨天在市场上看见了。”陈厂长说,“那个草垛子上贴着你们第一食品厂的名字,一看就知道是你们厂生产的。”

张厂长问:“小叶,你们这个糖葫芦产量怎么样?白糖够用吗?”

“一天能走货两三千串,白糖勉强够用吧,”叶满枝笑道,“多亏你仗义相助,要不我一时半会儿还真不知去哪里弄白糖,张姐,你放心,我们肯定有借有还,过完年就把白糖给你送回去。”

张厂长笑说:“其实不还也行,可以用你们厂的午餐肉跟我们交换。五吨白糖,换你们两吨的午餐肉,没问题吧?”

叶满枝:“那问题可大了,我们午餐肉的成本可不低。”

5吨白糖的总价顶多3500块,上下浮动两百块。

但2吨午餐肉的成本将近4800块了。

“我听说你们午餐肉的利润挺高的,一吨的成本价才2000左右,差多少我们再用白糖或者花钱补上嘛。”

“不可能,你听谁说的啊?”

张厂长笑道:“我之前去北京开会的时候,听梅林厂的一个副厂长说的。”

叶满枝:“……”

不可能吧?

各厂之间虽然相互学习,但是成本价其实都是保密的。

大家售价差不多,可是各家成本到底是多少都比较含糊。

要是按照张厂长的说法,梅林厂一吨午餐肉的成本,足足比第一食品厂少了400块!

天啊!

叶满枝瞬间心慌了一下。

她是包干罐头车间的,这400块的差距是从哪出来的?

她赶紧咬了一颗糖葫芦,给自己压压惊。

叶厂长平复了一下心情,自我安慰道,有差距好啊,要是罐头车间能找到差距,每吨午餐肉节省400块,那一年800吨的生产任务,就能节省32万了!

那她什么设备买不来啊?

但是车间里推行鞍钢宪法大半年,很多细节的成本已经降到最低了。

这400块钱的差距到底是从哪冒出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