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1205章(第2页)
每一次谈判结束,他都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身心俱疲。
与此同时。
四九城组织内部,一场围绕着高晓光独自出资筹建大型多功能实验室并研究军工项目的讨论,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连续一周,会议室里气氛紧张而热烈,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
“民企参与军工研发,风险太大了,一旦出现技术泄露或者其他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一位领导忧心忡忡说道。
“是啊,军工研发向来是国家层面高度把控的,交给民营企业,实在难以让人放心。”另一位领导附和道。
“而且,这可能会打破现有的军工研发格局,引发一系列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又有人提出担忧。
各种反对意见纷纷涌现,众人似乎都对这个前所未有的提议充满了疑虑和担忧。
然而,也有一些领导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支持的观点:“高晓光同志一直以来在科技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他的能力和决心是值得信任的。
或许我们可以给他一个机会,这说不定能为军工研发带来新的活力和突破。”
但这样的声音在众多反对声中显得有些微弱。
连续几天的激烈讨论,各方观点僵持不下,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最终,四九城组织无奈之下,只能将高晓光的申请递交给老人家定夺。
就在这时。
西北区域这边却达成了一致。
董必昌、王德彪、何韬等人经过反复权衡,觉得高晓光提出的用日用品与北极熊置换废钢材的计划虽然有风险,但值得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