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甚至有好奇的记者打破砂锅问到底,亲眼盯着职工把采摘的菌菇送上称,全程追踪了一个大棚总共的菌菇产量。工人们正忙碌地采收菌菇,洁白干净的菌菇被摘下送入传送带,流水线上的职工将菌菇分拣、称重、包装,每一道流程都十分有序。

别的地方吹了亩产万斤、十万斤,只有这家工厂才是名副其实的“亩产万斤”!

它甚至不是年亩产万斤,而是日产万斤!

来自京城的官媒报刊记者,找了一名工人采访。

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个正兢兢业业地分拣菌菇的女职工身上,在一众职工中她的精神面貌最好、动作干练干净,装束整齐,眼里带着精神奕奕的光,记者小吴立刻注意到了她。

“同志你好,我是人民日报的记者小吴,请问您怎么称呼。参观你们工厂,此刻的我感到十分震惊,我需要缓解一下心情。同志可以给我介绍一下咱们振华食用菌的特点吗?”

那名女工稍作思考,微笑着点头说:“可以!您可以称呼我为刘同志。”

“刘同志你好!”

旁边的工人暗自窃喜。

记者抓住的正好是他们生产科的科长,她的嘴皮子可是利索!

刘发英大方爽朗地笑道:“说到特点,在我眼中我们工厂是集现代化、科技创新、绿色农业为一体的食用菌工厂。”

“我们打破了传统的食用菌栽培方式,采用了国内最新的‘菌草技术’,利用农业生产的废料比如玉米芯、秸秆、类芦等制成培育菌菇的营养基,实现了更高的资源利用。我们培育菌菇的过程不施用化肥、农药,更清洁、无污染,更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其次,我们工厂以追求科技创新为理念,有属于自己的实验室,实验室成功探索出很多珍稀品种的培育方法,让老百姓能够轻松享受到只有大山才有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