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第2页)
周翠翠绞尽脑汁地把这种复杂的感受告诉孩子听,问他们这叫啥来着。
银花苦大仇深地皱眉想了很久,说:“这叫做……这叫做,我也不懂。”
金宝大声地嚷着:“这叫做‘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偷来的再好吃也吃不安稳,自己赚的才吃得香甜。”
金宝说完立马挨了老娘一顿暴栗,娘骂他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银花和银宝咯咯地笑得不停。
……
刘家。
刘新民左手拎着粮食,右手抱着大红双喜搪瓷盆儿,拉着一麻袋的东西汗涔涔地回到家,大喊一声:“媳妇儿,媳妇儿我回来啦!”
张秀珍惊喜地看着丈夫忙前忙后搬回的东西,她认真地点着东西,脸蛋骤然焕发出光彩,震惊地问:“咋那么多东西?”
四个搪瓷盆儿,一只热水壶,还有十斤大米、三十斤红薯,两斤黄豆,两斤猪肉……数得张秀珍的眼睛一闪一闪的。
这种瓷实的搪瓷盆放在商店里也要三元一只,结实耐造、能用几十年。
刘新民很是受用,沾沾自喜地说:“还能咋,厂里发的呗,剩下的是林厂长送。她不要的东西我都捡回来了。”
张秀珍点了半天,喜滋滋地说:“林厂长不要的东西都是好的,咱都要!她人可真好,回头我弄点咱单位的商品,你拿去送去她。”
林厂长送他们的电影票、剧院票让她变成同事们艳羡的对象,各种米、油、盐、酱、醋、布票他们从没缺过……
以前丈夫服从分配调去那菌菇厂,亲戚好友不是没笑他,放着好好的养猪场不待,居然跑去种蘑菇!
养猪场的铁饭碗可是香饽饽,外面的人打破头都挤不进去,跟门市部、供销社售货员差不多了。家里要是有个亲戚在养猪场工作,都好弄点骨头、猪下水补补营养。
张秀珍陪着他连吃一个月的蘑菇,吃得脸都发绿,虽然嘴上没说过他一句,但心里不是没埋怨过他。幸亏他的领导从桂省回来了,他们的伙食才终于变好。
后来小刘隔三差五能往家里带回食物改善伙食,常有加餐不说,还有荤有素,食用菌厂的过节福利还发了那么多,养猪场的工作就不算什么了。
刘新民轻咳一声,跟媳妇说:“这倒不必,林厂长不缺东西……嘿嘿,我多干干活比啥都好使。”
他宣布今晚要带他们去食用菌厂食堂吃饭,流利地报了一遍今晚的菜名后,全家人都惊喜地围在他身边。
张秀珍取来手帕给丈夫擦汗,他们的儿女一个给老爹揉肩、一个捶腿。就连家里的老父亲都默默把火炉挪得靠近了他一米。
他们左一句“爹辛苦”,右一句“老刘同志是最好的”,听得刘新民心窝子是火热热、甜滋滋的,疲惫的身躯又充满了力量。
这日子可真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