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第2页)
何胜利松了挂电话的手,“哈?这跟咱们有啥关系?”
林红樱微笑着说:“您忘啦,实验室可是咱们一块儿投资的,辽省的气候很适合种菌菇。”
据她所知,整个东三省气候都适合养菌菇,后世食用菌产量老黑排第三,老辽排第五。
况且辽省有它天然的优势,它有自然港口,方便贸易运输,且盛产铁矿、工业发达,做起菌菇食品加工贸易优势不要太多。
“咱们这里已经把菌菇推广下乡,您要是有分杯羹的计划,我马上派技术员到你们那儿建厂。
我当初给您说这个法子,承诺的可不是直接给你们钱,只是告诉你缺钱可以考虑这条路子。您回忆一下是不是?”
经她这么一提醒,何胜利想想还真是这个理。
他的思路忽地触类旁通,这妮子说得不错啊,他立即笑眯眯地说:“小林你给我等着,我给咱的菌菇联系联系!”
“好,我等着。您可要发力啊……”
林红樱把电话挂上。
整个办公室陷入一片沉默,诧异的目光纷纷落在林红樱身上。没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垦副厂长,消息竟如此灵通,如此有能耐,能够直接对接上最近的“宝安供水”项目。
先不问她怎么知道宝安水库这件事的、辽省农垦、安钢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她一个电话拨过去就能对接上港商,菌菇的销路肯定是不愁了。
利用农垦的优势搭建起工厂化的食用菌,用自身的技术降低成本,科学管理,把食用菌弄得红红火火。同时目标一点不含糊,一开始就不是对内销售,而是精准对外,甚至提前布局港城的关系。
别说她没提前布局港城的关系,就单单是工厂高产得令人发指的产量、极为廉价的成本,也足够让外贸部敢不惜投入成本推广它。
这根本不是儿戏,也绝非浮夸、冒进!
这一套缜密的布局,可谓有勇有谋,走一步望十步。
林岚想到的是方才听到的“菌草技术”战略,它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远远不是一个小厂的定位!
林岚率先打破沉默,淡淡地笑道,“司长很关心年轻人的想法和前途,不过食用菌项目十分出色,叫我看到了年轻人锐意进取、勇敢却不乏智慧的特质。”
“宝安供水这件事给咱们外贸减轻了很多压力,销路的压力是有,但却也是一份机遇。我很看好农垦大力推进的这个食用菌项目,请把这个项目交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