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有钱又有权(第2页)
常年的战乱动荡,让卡尔萨托利满目疮痍,坐在金山上,民众却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上,每年都有大量人口被活活饿死。
如果没有外力干涉,卡尔萨托利会一直这样下去,恶性循环,无穷尽也。
直到,苏悦然和布鲁斯踏足了这片土地。
苏悦然一开始想的很简单,这里的金矿很值钱,那她就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来这里搞黄金。
她这样做有多暴利呢,行情好的时候,一部很普通的手机,被她卖出了同等黄金重量的价格。
这简直就是暴利的毫无人性。
可即便如此,她还是受到了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原因很简单,她虽然把各种日用品,卖出了天价,但她最起码,还会给当地人做点事,教他们种庄稼,修房子什么的。
这倒不是苏悦然心善,是因为她需要人手干活,像是开矿什么的,总不能让她亲自去干吧。
这些都需要当地人去干,看在他们给自己干活的份上,就给他们施舍点好处,这样还能提升他们的干活积极性。
此举,没觉得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却让她收获了很多民心。
原因是,在她之前,当地的各路军阀,让当地人干活开矿,是不给钱,不给任何东西的,但凡敢不听话,干活敢偷懒,轻则皮开肉绽,重则砍头暴尸。
和当地军阀比起来,苏悦然简直就是个大善人。
苏悦然初期并没有想太多,就只是想多赚钱,地盘不够了,就去打地盘。
打下地盘后,就按照老路子,巩固自己的基本盘,她吃大头的,剩下的,分给当地的老百姓。
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也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她训练了大批武装人员。
为了增加赚钱效率,她从国内招牌了大量专业的技术人才,在农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发力,毕竟,人干活需要粮食,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人的效率是比不上机械的,机械又需要人来操控,矿产再丰富,也要运出去才能变成钱。
她本意是为了赚钱,但却在无形中,推动了卡尔萨托利的进步。
原因在于,为了干活变得更高效,大家都要掌握技术,而很多技术知识,是需要传授的。
这就对被传授方有要求了,你最起码得会读书识字吧,要不然说了你也不知道,听不懂,那岂不是白说。
教育就这么被推动了。
教育水平的提升,不仅增加了工作效率,也让苏悦然麾下的武装力量,变得更具有战斗力。
卡尔萨托利也是有进步人士存在的,但他们一没有国际支持,二没有外援,面对有人有枪的各路军阀,他们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听说了苏悦然的事情之后,他们便去找苏悦然联合,打算齐心协力,一起终结卡尔萨托利的乱局。
苏悦然也正有此意,稳定下来才更好赚钱,所以,双方谈好了条件之后,合兵一处,取名为卡尔萨托利解放阵线,开始通力合作,攻城拔寨。
他们的军事武装,也成为了非洲大区,名噪一时的叛军势力。
西方社会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的卡尔萨托利,所以在暗地里资助各路军阀,妄图将卡尔萨托利解放阵线扼杀。
可非洲大区的军事素养实在是太差劲了,不说别的,但凡是规模稍微大点,自己人被自己人干掉的事情屡见不鲜。
因为他们连最基本的枪线都不会拉,打个步坦协同,自家坦克干掉的自家人,比干掉的敌方人数还要多。
而卡尔萨托利解放阵线这边,经过苏悦然和布鲁斯训练的兵将,不说水平有多高,但最起码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
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让卡尔萨托利解放阵线碾压各路军阀了。
眼看情况不对,西方国家还派遣军队换皮上阵,但依旧于事无补。
因为,东方大国出手了。
东方大国虽然一直不干涉别国内政,但你要愿意站起来,东方大国是不介意帮一把的。
卡尔萨托利的矿产,主要的大买家就是东方大国,以前,卡尔萨托利的矿产被西方国家把持,东方大国得到的矿产,是西方国家从卡尔萨托利拿来之后,加价几十倍,甚至是数百倍给东方大国的。
现在,卡尔萨托利大变局出现,东方大国可以直接和卡尔萨托利做生意,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东方大国当然是很乐意的。
和卡尔萨托利解放阵线签了很多合作协议,并且还援建了很多基础设施。
这是很正常的贸易合作,但却让西方国家畏惧不敢上前,原因很简单,一旦大规模交战,很容易就会误伤到东方大国的技术人员。
西方国家没法交代。
因为有顾忌,这就定下了一个基调,西方国家不能与卡尔萨托利解放阵线展开大规模的战争,只能是小规模的。
但这样,他们就占不到半点便宜了。
于是乎,卡尔萨托利解放阵线一路高歌猛进,没多久就收复了全境,并且将所有矿产收归为国有,此前各路军阀签订的合作协议,一概当做废纸。
这也由此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制裁与围堵,但卡尔萨托利的矿产有买家,而且这个买家,还是算求最强大的工业国,下到毛巾脸盆,上到航空火箭,啥都能造。
有这个买家在,卡尔萨托利并不在乎所谓的制裁与围堵。
卡尔顿托利成立之后,苏悦然作为头等功臣,自然是稳坐高位的,但她的身份过于敏感,毕竟,她不是本国人,所以她在卡尔萨托利几乎是隐形的。
没有任何公开文件,显示她担任了什么职务,但整个卡尔萨托利的经济政策,都有她的参与,甚至说,卡尔萨托利很多大企业,就是她一手创办的。
可以说,卡尔萨托利解放阵线的成功,让苏悦然现在是顺风又顺水,有权又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