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少府 穷(第2页)
少府想要增收,只能伴隨著大乾的整体发展。
说来说去,问题又回到了田地、五穀上,
因为这是大乾修炼资源来源的大头。
这两百多年,大乾的发展够快了,速度还不断的提升。
目前,比上一年又有增长不少,大乾达到了五十六州,东西十三万里,南北十四万里。
人口达到了九十五亿九千万,耕地面积一千五百五十二亿七千万亩。
国运每年达到了六十七点一三鼎,税收达三百一十亿石左右。
大乾主战军达九十五支,其质量上,近一半多都达到了千山境。
这是国运加持大幅度提升的效果。
每支主战军的战力大增,所以大乾军队才能如此横扫大乾周围百多万里。
每年消耗共859750石国运,地方兵消耗890400石国运。
文官数量达到了一百一十多万人,每年消耗七百万石左右的国运。
宗室一百万石国运左右。
勛贵九十万石国运左右。
督天卫十八万石,內厂八万石,两司各九万石。
少府这个庞然大物对国运的需求不大,五万石左右。
国子监学子共六十万,五千石。
这些一共消耗1107万石国运,合11.07鼎左右。
正一品中。
一位皇后、五位亲王,八位丞相,三十八位国公,五位大將军,每年国运仍是二十万石。
共1040万石国运,合10.4鼎左右。
五十六州,每州平均消耗0.34鼎,共消耗19.04鼎国运,朱秀英减少一鼎,消耗18.04鼎。
今年预计能剩余27.62鼎国运。
看起来多,但这是今年的,以前两百多年可远没有这么多。
而且这些正一品的国运,他始终没有增加,还將其中修炼武道的,多以丹药灵源、换取他们本该有的国运。
正是因此,即便手握少府,明古还是很穷。
也正因如此,朱秀英、徐到、常玉、李书文、李百长几人这些年,才能享受最少百鼎国运,最多几百鼎的国运。
现在还加了冯国、蓝屠,以及老六明严,
没错,老六也於半年前达到了王者境巔峰,不过他的兵道仍是第四境。
他能达到王者境巔峰,更多是得益於他的身份。
同样因此,大乾现在积蓄下了三千多鼎国运。
如今的大乾,仍在快速提升期,仍在提速。
可人口数量、耕地面积,依旧受限於国土面积,国土面积如今依旧受限於文官数量、质量。
只能慢慢来。
若是有一天,洪荒世界地水火风平息,大环境变得適合人族生存、耕种,
那人族的发展、才將会是扶摇直上。』
明古看了眼遥远天地,忍不住如此想到,
从这天起,黄太后之事彻底结束,明古的日常又恢復到了忙碌中。
绝大部分都是修炼、修炼。
武道境界:初神、初仙(一万零三百鼎之力)
功法:天乾经第六层(25年/4000)
武道神通:天乾拳第四层(入门:225年/450年)追星逐月第四层(入门:
225年/450年)明神双瞳第四层(入门:225年/450年)
兵道:84点【第四境巔峰】(第五境巔峰:48年/1200年)一一94倍之力兵器法宝:天乾斧(中等神兵:125年/10000年)帝王冕服(初等神兵:225
年/799年)大乾国璽(初等法宝:225年/1198年)
两百多年过去,明古的境界进步不大。
因为没有吸收国运,没有吸收丹药,功法也才刚刚完善。
前两百年,只靠著未完善的功法,每年平均增加一鼎之力。
这二十五年来,靠著完善的天乾经第五层,每年增加四鼎之力。
修炼速度翻了几倍,吸收丹药的速度、恢復力、持久力、血气的特性威力等等全面增强数倍,甚至是十数倍。
这就是功法的作用。
明古还发现,正如第二行列出的,隨著天乾经第五层完善,他运转天乾经修炼时,第六层的感悟也来了。
只是需要的时间太长。
但他清楚,这是受限於他本身的实力、知识见闻。
等他达到中等仙神之境时,速度必定大增。
兵器法宝行列的天乾斧,是一样的情况,蜕变为神兵后,没有瓶颈,继续孕育继续变强。
但受限於他的实力,所需时间太长了。
如今的天乾斧,可以增强他出手的五成威力,可见神兵的重要性。
帝王冕服、大乾国璽所需时间减少,是得益於他的实力增强。
三大武道神通全部减少了五十年,这得益於明古这两百多年,时常参悟大乾购买的神通,给了他巨大的启发。
加上隨著时间过去,他对仙神之境越发了解,所以才能减少五十年时间。
隨著他实力越来越强,各方面的增长,这个时间一定还会减少。
兵道方面没有异常,依旧的按部就班。
只是为了更清晰明了,他加了第五境巔峰这几个字。
以后就是每十二年增加一倍之力,二百四十年增加二十倍之力,在点数上增加一点,正式达到兵道第五境。
共需一千二百年,达到兵道第五境的巔峰,一百九十倍之力。
对於自身实力方面,明古还真不急。
现在周边没有大危险,当务之急是发展大乾,让更多的人突破至仙神之境。
只有那时,才是明古开始藉助大乾国运,全力修炼的时候。
洪武二百五十年三月,正当明古继续修炼时,內阁丞相们一同找来了。
为了统筹文武,明古改丞相府为內阁,丞相们皆为內阁成员,共同执政。
改大將军府为军阁,以徐到、常玉、李武忠、傅良德、明严为大將军,执掌军事。
“臣参见陛下!”內阁八位丞相一同见礼道。
这八位丞相,也是两百多年来的成果。
李百长、刘书温、胡惟能、杨士奇、杨荣、杨溥、夏元吉、周忱。
其中夏元吉、周忱二人,都是因为理財能力绝佳,先后担任少府尚书,被明古看重,有意扶持,从而突破的大贤之境,位列相位。
正因如此,少府尚书一职,极为抢手,没有官员不想要的。
但因为还没有出现合適的接任者,所以周忱继续执掌。
“免礼。”明古抬手,语气平静而威严:“何事一同寻朕”
內阁丞相们一同求见他,两百多年来,次数也很少“陛下,臣等一同前来,是一件大事。
臣等发现,如果再按这般情况扩张下去,恐怕五十年后,大乾就要放缓速度了。”李百长开口恭敬道。
这么多年的君臣,早就彼此了解,陛下喜欢直接简明,朝堂皆知。
明古目光看去,示意他继续道。
“陛下,是五十年后,大乾的钱粮不够了。”胡惟能接话更加恭敬的道。
李百长余光斜了眼胡惟能,心中轻哼一声,面上自是不显,跟其余人一同郑重地点头。
明古心中顿时明了,是他將国库的钱粮,抽的有些狠了。
导致大乾再继续以这样的增速扩张下去,钱粮就不够用了,必然会影响到发展速度。
现在大乾的发展扩张,除了文官之外,最重要的便是钱粮。
建城需要钱粮,修路需要钱粮,移民需要钱粮,干什么都需要钱粮。
就算是让那还有一千二百万的三国妖人活著,都需要钱粮。
大乾的税收虽然年年增长,但也经不住明古大量的抽取。
李百长、胡惟能说的,不是大乾钱粮五十年后就真不够了。
而是如果再继续这样每年抽取,五十年后就不够用了。
因为五十年后大乾的发展扩张速度更快,需要耗费的钱粮更多。
(第一章,第二章晚点更,求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