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荣华照当年 三(第2页)
“你不说我倒忽略正事。”徐庶恭敬递出一封公文。
刘琰拿到手上一看当场呆住,妹妹没法继承哥哥的王位,妹妹是大官也不行。当初刘琰做世子就是笔糊涂账,没人想过真有这么一天。等这一天到来大家全傻了,女子继承王位对谁都是头一遭没有先例可循。
最后太常寺想出个折中办法,既然刘琰能从中山简王世系转到梁王世系,那么刘琰便再过继一次,变成汉献帝爷爷孝元皇帝刘苌的女儿。再以汉献帝亲姑姑的身份,授予等同亲王的大长公主爵位。
大长公主尊崇仅次于皇帝和太后,再以大长公主继承王位也算收回亲王国,肥水不流外人田勉强说得过去。等到继承王位之后还要再履行一次过继手续,转一圈重新回归梁王世系,再次变成梁王的妹妹,这样梁王一家有人烧纸也不算吃亏。
复杂些还不算什么,等看到“景亳大长公主”的敕命刘琰更懵,薄城是商代三座首都之一,景亳就是对其的雅称,合着兜兜转转十几年又回到薄城。再说薄城属于梁国属地,拿自己的封地封自己,这谁出的馊主意?
不对,不是馊主意,刘琰是誊写过《汉官仪》的人,大长公主不是普通的公主,和亲王相同都有佐官臣僚。这一定是皇帝的意思,怕刘琰脑力不够会被架空,所以给出两套班底绕过亲王幕府直接发号施令。
话说回来,好歹给个关中封地,云阳、频阳、美阳、池阳这么多好地方不给,给薄城算怎么回事?起家龙兴之地?薄城人都死绝了还龙兴个屁!不情愿没用,更别琢磨换地方,现在刘琰就是皇帝亲姑姑大汉大长公主,大长公主过继给谁都是皇帝亲姑姑,按照礼制老爹孝元皇帝不剥夺关系,刘琰就没权利缴还大长公主的身份。
可是孝元皇帝刘苌几十年前就挂了,以后是不是大长公主就看汉献帝的意思,别人就算有心评理也没法把刘苌从坟里刨出来问。正所谓进来容易出去可没指望,看来薄城势必要跟刘琰一辈子。
这下算明白赵甯的公主家令是怎么来的,合着公主就是自己,大长公主任命公主家官吏需要上报朝廷,不过现在上报宗正寺纯属走形式。大长公主府邸几十个佐吏名额刘琰可以随意任命,史路当然不用例外。
公主家私府主管公主家府库财物,表面看是美差其实则不然,眼下刘琰有两套行政班底,一套是段煨另一套是赵甯,然而刘琰手里的兵吃喝得靠地方支持,大长公主府公主府除了俸禄没有什么好管。
要真按徐庶说的办史路就成了公主府账房先生,整天扒拉那点俸禄开支和鸡毛蒜皮,等于彻底脱离权利中枢,这任谁都不能干。
再看刘琰好像是默认一样,半天一句话没有,这状况史路必须开口自救:“在下反对!”
“反对无效。”徐庶语气极为冰冷,没有任何转圜余地。
史路鼻子差点气歪:“请问足下以何身份决定我的将来?某与公子相识足下在哪里?某与公子患难足下又在哪里?在下于五阮关浴血奋战,淇园众人可为证明,请问足下又在哪里?”
徐庶甩动袍袖尽显潇洒:“确实没有权利决定公子家事,然在下身为西都侍御史,若认为公子人选有误必当呈报宪台弹劾。”
刘琰同意还则罢了,不同意徐庶就上表宪台弹劾。御史弹劾宪台必须走流程,流程走不完你史路别想当官。御史位低级权小,但是宪台说话就是好使,大汉有弹劾必过的传统,到最后多半是御史胜出。
这明显就是耍无赖,可偏偏无赖耍的让人没招。
说完徐庶站起身告辞:“公子当速行,救灾事宜在下会尽快安排妥当,若赶不上就位仪式还请公子原谅。”
徐庶背影逐渐消失,刘琰拿起杯子又放下:“烧马。。。。。。”
史路猛一抬手表示不用开解,咱们来日方长:“在下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刘琰歪头一笑:“你从五阮关安全到达淇园,从淇园到关中你又走了小半年,是不是都该解释一二。”
“你怀疑我!”史路目光含泪,嘴角轻抽眼看就要哭出来。
刘琰轻轻摆手,随后扭过脸望向窗外:“霍奴说有内鬼打开城门,你不管兵可以排除嫌疑,我只是想听听你的看法。”
“上次在冀州行走交往不少熟人,一路辗转到淇园可算保住性命。当时关中正处大战,我怕半路被抓住因此才走走停停。”史路猛抬起手赌咒发誓:“霍奴忠心耿耿不会是他,至于我无法自证清白,但是我对得起自己这颗良心!”
等了许久刘琰忽然没来由冒出一句:“跟我这么久,也没想过送你件华贵衣服。”
“啊?”
“谢谢你的饼。”
“啊?”
“我说谢谢你给鸭儿饼吃。”
“哦,别,您别客气。”
徐庶具备丰富的经验,弘农夫人拥有聪明的大脑,刘琰相信自身的直觉,当三个人同时认定几乎就代表无限接近真实。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具备丰富的情感,面对残酷无情的真实,情感往往凌驾于真实之上。很多时候不需要认真分辨,分辨清楚反而会难以接受,这并非某些人痴愚,单纯因为她是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