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沙俄妥协(第2页)
大建设之余,龙国这边每天还会组织汉语课,对于学习汉语好的人会提高其公民等级。
公民等级可是实实在在代表着利益的,就拿三级公民和二级公民做对比,参与建设的三级公民,龙国这边最多只管饱。
学会说汉语交流的二级公民,只要认真出力参与建设,不仅自己能吃饱,还可以多赚到能多养活一两个人的粮食回家。
一级公民的待遇就更好了,在大建设中能赚到的粮食更多。
有了等级制度,又有了看得见的晋升途径,漠南蒙古的民众主动接受汉化的积极性特别的高。
还是应了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普通民众不是不想进步,除非他们看不到进步的空间。
以前经常被部落主压迫的漠南蒙古百姓,其实是没有多少进步空间的。
龙国制定的三级公民制度,为漠南蒙古民众提供了非常明确的进步空间,大家自然而然也就愿意接受汉化,愿意成为龙国的子民了。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民众的汉化问题,漠南蒙古的煤炭资源开采也进入了一个快车道。
蒙古这边的不少煤矿资源具备煤层埋藏浅,地质构造简单,易于露天开采的特点。
大量煤炭被开采了出来,最先受益的自然就是蒙古这边的民众了,蒙古这边的民众最起码是不会再缺少做饭和冬季取暖的燃料了。
随着煤炉,蜂窝煤炉等各种炉子的推广,煤炭的运用非常快速的在蒙古这边流行了开来。
在漠南蒙古视察了一圈的陈知行,没发现什么问题之后,又北上去了一趟漠北蒙古。
然后,一场暴雪过后,陈知行被暂时困在了漠北蒙古窝冬。
这一场窝冬经历,也让陈知行深切体会到了真正北方的严寒。
有了这种体验,对于北方的移民生活保障问题,陈知行也是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陈知行以后施政的过程中,也是对北方居民冬天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更加着重的关注,加大了投入力度,为陈知行赢得了不少的贤名。
当然了,这些事情都不关已经出发去了美洲大陆的陈平安的事儿。
神武九年(1645年)七月二十九,陈平安带着十万大军和二十万移民,从青岛港出发,再一次踏上前往美洲大陆的航线。
神武九年(1645年)八月十六,船队到达金湾据点。
陈平安是去年十二月份离开的北美,时隔差不多一年时间再次返回北美,这边已经是再次大变样了。
金湾码头的规模再次扩大好多倍,码头这边新盖的各种建筑物如雨后春笋,冒出来了一片又一片,在码头这边忙碌的人群也是络绎不绝,整个码头更加的繁华也更加的繁忙了。
北美据点这边的变化之所以会如此之大,全赖第二批二十万移民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