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一强一弱(1)(第2页)
可见,以顶级士族的傲气与底蕴,曹操绝对不可能与孙策过于交好,毕竟骨子里是存在鄙视的。
江东、江南之所以联盟,都是让护民军给逼的。
摩陀岭一战,把江东复汉军(知道振汉军之名后,曹操为麾下军队的命名)打得胆寒,华容一战,把江南振汉军(孙策模仿曹操,为麾下军队的命名)打得胆寒。
两个势力必须联合起来,应对大江以北的巨大压力。
然而,弱时联盟,强时吞并。这不是自春秋以来的优良传统吗?
按当前江南四郡之强,只要愿意,不出三四个月,便可以全取江东。
准确地说,早在两年前,振汉军如果要攻打复汉军,就已经像壮汉打幼儿一般了。
然而,四年半过去了,江东、江南一直安然相处,并未发生任何冲突。
难道是江南并不想取江东?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这些问题瞬间涌入众人的脑海。
他们想不清楚,于是便都将目光投向蔡成。
蔡成摇了摇头,笑道:“我不知道江南为何四年半都不进占江东。可现在,征东军团已经从江东迁出六十余万人口,这就意味着江东四郡已然空了一郡。
“如果江南再不理会江东,再有一年,估计江东又会有百万人口迁出。
“我猜想,最近这一两年内,不会没有从江东迁出的百姓返回江东,然后告诉江东百姓,徐州的生活有多好吧?
“所以,人口迁出的速度,必然越来越快。
“如果桓佑再不理会,江东空了,曹操废了,护民军也会顺势入江东,然后以豫章群山为屏障向江南施以压力。
“所以我推测,江南出兵取江东近在眼前了。”
如果不是蔡成此时已经失去了穿越的记忆,他肯定能知道江南为何不取江东。
如果把江东和江南相比较,江东弱得就如孩童,而江南已然是一魁梧大汉。
那孙策为何不取江东呢?
难道只想偏安一隅,没有战略思维?
肯定不是。
要知道,孙策身边不仅有桓佑,还有鲁肃与周瑜。
鲁肃绝对是东汉末年的战略家,而周瑜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至少也是半个战略家。
他们如何不知道,吞并江东,会让孙策的实力至少增加一倍?
当然,也不是江南的兵力不足。
只需要出动五万兵马,就能把曹操打得找不到北,而且还不影响对江北的防御。
那是钱粮不足吗?
当然不是。
实施减租减息后,尽管不如新农体系那样彻底的“土地改革”,但也大幅度调动了百姓的农耕积极性。
四半年来,荆州已然增加人口三十几万,百姓每日两餐基本能够保证。
而江南气候温暖,一年可以两季。
哪怕到了冬天,山中也可以找到大量的野兽、山珍等食物。
同时,桓佑从江东采购回海盐,再加工为雪花盐后返销回江东,加之桓佑如同当年蔡成在青州一样,不断推出“江南特产”,也让江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