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书生与饕餮(第2页)
“你是说,这个故事像极了张礼善和父亲?”真金又问。
张择端点点头,又道:“对,这个故事里还有一处地方十分可疑。故事全是虚构的,但其中这个地方却是真的。你看,上面写书生把父亲埋在了城外十里处的杨坡上,这个杨坡是真实存在的,就在汴梁城外十里。”
真金深吸一口气,又道:“这么巧合。”
“我想这不是巧合,故事里把坟墓的地址写得十分详细,上面说了,半坡上有三棵大槐树,大槐树下便是。我怀疑这是故意留下线索。”张择端又补充道。
“是与不是,一看便知。”
真金很快赶往了城外杨坡,果然找到了三棵大槐树。
大槐树下,荒草一堆,土坟一个。
丝毫不体面,丝毫不气派。
碑前并没有任何祭奠的痕迹,可见并没有人前来。
或许,儿子张礼善都没有来看过父亲。
又再看碑上的文字,确是张明义之墓。
但是立碑人并不是张礼善,因为上面分明写着:故友张君明义之墓。
也就是说,立碑人是张明义的好友。
之后,碑文下面又写生平:君少负奇节,博通经史。性刚直,遇事敢言,尝与余论天下利病,慷慨如见肺腑。
最后是落款:契友赵楷谨立。
最后这句让人惊掉下巴,赵楷!
这碑竟是赵楷所立。
真金越发糊涂了。
他看不清其中的关系,照墓碑来看,张礼善父亲张明义和赵楷的关系应该还不错,甚至是感情很好才对。
那么为何张礼善对赵楷如此痛恨?又不惜以性命报复赵楷?
“这说不通啊……”真金喃喃道。
“赵楷与张明义本是同年参加考试,或许两人曾经确是密友。而且张明义层位工部员外郎,之后也曾是赵楷的属下。要知道,皇子之中,有实职的人并不多,赵楷此人颇有才干,除了皇城司之外,早年干过不少差事,其中就包括工部。两个人搞不好关系密切。”
真金困惑更多,准备离开,又想起故事里书生在墓前磕头三百。
他便又折返回来,在墓前磕了三个响头。
“人死为大,安息。”
真金磕完头,又发现墓碑前的地面似乎有点不寻常。
别处皆是硬土,板结成块。唯有墓碑亲有一方土是软土,并不硌人。
当下真金刨开了土,发现下面竟然埋着一支木盒。
”故事里的每一句话,原来都不是闲笔。”张择端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