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的杨艳茹 作品
第659章 保定市高阳县非遗-颛顼大帝初国高阳传说与故事、染织刺绣(第2页)
高阳民间染织技艺涵盖了纺、染、织、绣、印等五大民间手工艺和土布印花、土轧光技术、扔梭织布、提花楼子织布、土漂染技术等数十个技艺小项。其产品以土布、台布、床罩、被套、枕套、绣衣、披肩等为主,花色新颖,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创新发展与文化传承
在现代工业的冲击下,高阳民间染织技艺曾一度面临衰落的危机。然而,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一传统技艺得以重焕生机。田海涛等传承人通过复原传统技艺、创新设计等方式,将古老的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手工织出了高阳老土布和汉麻织锦等特色产品。
其中,“汉麻织锦”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高阳民间染织技艺”为蓝本,辅以独特的径编工艺技术,以汉麻、丝绢、棉为原料,结合保定历史文化,创意研发出《古莲花池十二景》《清明上河图》《乾隆御题棉花图》等系列文化礼品。这些产品不仅成为保定市旅游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更在国内外市场上赢得了广泛赞誉。
社会影响与经济价值
高阳民间染织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素质,更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目前,高阳现有纺织专业村158个、纺织企业4200余家,从业人员12.5万人。年产毛巾50亿条、毛毯4.5万吨,占全国毛巾、毛毯总产量的三分之一。2023年,高阳纺织产业产值达579亿元,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同时,高阳民间染织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纺织原材料、织机、配件供应到设计研发、质量检测、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更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