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非遗-土山诚会、琅矿活帷子、黄河灯阵(第2页)
演员需完成“抖、转、抛”三类基本动作,配合鼓乐节奏完成队形变换。
传承现状与保护举措
2019年,武安市文化馆通过专着编纂、光盘录制、传习所建设等方式加强保护。
2025年元宵节期间,琅矿活帷子在邯郸非遗展演中重现古代仪仗场景,创新采用Led背景还原历史场景,吸引超5万名观众现场观看。
截至2025年,已培养6代传承人,现存完整掌握十大套路的艺人23名。
三、黄河灯阵:迷宫灯海的民俗奇观
技艺溯源与历史积淀
黄河灯阵(骈山)是武安市骈山村延续700余年的民俗活动,2013年列入河北省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相传,灯阵由姜子牙所创的“黄河阵”演变而来,在古老的冀南大地上画设地图,布成迷宫一样的阵型,象征一年365天平安吉祥。
技艺特点与仪式流程
黄河灯阵由365根木桩组成,象征一年365天,用绳索绑定,木桩顶部糊五色纸筒,内放小灯盏。
阵地中央竖有约15米高的“老杆”,杆上攀龙舞凤,阵地四角竖有约10米的木杆,象征一年四季。
每年正月十四“试灯”,正月十七达到高潮,所有娱乐班聚集展示看家本领。
晚上八九点开始,文武色号汇聚黄河阵,烟花爆竹点燃,“老杆”上彩龙飞舞旋转,人们鱼贯而入,道路曲折,迂回百转。
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
黄河灯阵不仅是民俗活动,更是武安人祈求人丁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载体。
活动期间,家家户户挂红灯、彩旗,热闹非凡。
如今的黄河灯阵已成为骈山人的一件大事,越办越精彩,赋予了新的内容,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亮丽、祥和、幸福、富裕与和谐。
结语:非遗基因的文明传承
土山诚会的盛大社火、琅矿活帷子的仪仗奇观、黄河灯阵的迷宫灯海,共同构成了武安非遗的独特风貌。这些非遗技艺不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武安人生活智慧的结晶和文化基因的传承。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武安非遗技艺如同一座座“民俗博物馆”,守护着燕赵大地的记忆密码。通过创新与融合,武安非遗技艺正将古老的文化基因注入现代的血脉之中,实现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这种传承既是对过去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承诺——因为真正的非遗,永远在人间烟火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