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河北省邯郸市邱县非遗-狮豹会、舞狮、青蛙漫画、木雕
河北省邯郸市邱县非遗:狮豹会、舞狮、青蛙漫画、木雕——民间艺术的多元交响
在冀南平原的邱县,非遗文化如同一条隐形的河流,将农耕文明的智慧、市井生活的激情、民间信仰的虔诚编织成独特的文化图腾。狮豹会的粗犷中跃动着古滏阳的狂欢基因,舞狮的矫健里沉淀着百年传承的武术魂魄,青蛙漫画的笔触间流淌着乡土的幽默与哲思,木雕的刀痕里凝结着自然与匠心的对话。这些非遗技艺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邱县人用身体与大地对话的生存哲学。
一、狮豹会:古滏阳的狂欢密码
历史溯源与文化基因
狮豹会又称“西藏回回狮豹会”,始于清代邱县前段寨村,其起源已无法考证,但战乱中断后于五十年代由村民重组。
狮豹皮以棉布缝制,蓝皮绘白色金钱纹似豹,黄皮绘黑色石狮纹如狮,长约5.2米,动作粗犷威严,区别于南北狮的温驯或刚烈。
现存铜乐器包括大镲、钹、铜锣、大鼓,其中大镲直径60厘米,重7.5公斤,历史可追溯至六七百年前。
2013年,狮豹会被列入河北省第五批非遗名录,成为邱县继查拳后的又一文化标志。
仪式与表演的双重价值
狮豹会表演分“参灵”与“喂狮豹”两阶段:参灵时领狮人牵狮入院子,舞狮队在院中玩耍后被带出;
喂狮豹则象征祭奠。其动作融合飞跃、回转、翻滚等,既具健身价值,又通过群体表演增强心理认同。
如今,狮豹会从殡葬仪式扩展至节庆汇演,成为邱县文化认同的象征。
二、舞狮:百年传承的武术魂魄
技艺传承与家族脉络
邱县张庄舞狮传承近二百年,至第十二代朱亨通、朱俊良等人。其表演形式多样,包括狮子抢绣球、滚绣球、直立跳跃、前腿离地旋转180度、跳长板凳、沿板凳、双狮上梯子等,尤以五张桌子叠起的爬桌绝技闻名。
舞狮结合梅花拳拳术,形成舒展潇洒、灵活敏捷的风格,深受百姓喜爱。
创新与保护的时代实践
2015年,邱县舞狮被列入邯郸市第三批非遗扩展项目。
在朱廷民、朱建仁等带领下,数百名青壮年利用农闲时间学习技艺,推动舞狮传承。
其表演不仅活跃于庙会、集市,更成为邱县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体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三、青蛙漫画:乡土幽默的全球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