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的杨艳茹 作品

第586章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非遗-跑帷子、狮舞、跑旱船、甩大杆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非遗:跑帷子、狮舞、跑旱船与甩大杆的文化图谱

在太行山与清漳河交织的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一部部流动的史诗,记录着这片土地上先民与自然博弈的智慧、对神灵的敬畏、对丰收的祈愿。跑帷子的古战场阵法、狮舞的威猛与灵动、跑旱船的南北交融、甩大杆的武术气韵,共同构成了涉县非遗的多元基因库。这些文化瑰宝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涉县人民“以艺载道、以舞传魂”的精神密码。

一、跑帷子:从古战场到民俗盛宴的千年嬗变

军事遗风与天人感应

涉县禅房跑帷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其雏形为古代战争中的“调兵遣将”仪式。相传周武王伐纣时,云霄三姐妹为报兄仇摆下黄河阵,后世将士以列阵演练纪念此事,逐渐演变为兼具军事谋略与祭祀功能的民间舞蹈。跑帷子的阵法暗合天象:24杆帷子象征二十四节气,每杆帷头的12幅画面对应天干地支,144个绣球隐喻星辰流转,两面彩旗(太极图、日月祥云)则象征阴阳调和。表演时,72名舞者分两队穿插,阵法如“双龙出水”“四马同堂”,暗藏《孙子兵法》的“奇正相生”之道。

庙会与节庆的集体狂欢

禅房跑帷子至今保留着“三年一祭”的传统,每逢农历三月初八青阳山碧霞元君庙会,村民抬着神轿开道,跑帷子队紧随其后。表演需5000平方米空地,舞者手持3米长的帷杆,在鼓乐声中完成“天门阵”“地煞阵”等18套阵法。2023年庙会期间,禅房村创新推出“夜光跑帷子”,在帷杆顶端安装Led灯带,舞者穿梭于山间,宛如星河流动,吸引万余名游客驻足。

濒危困境与数字化重生

随着青壮年外流,跑帷子传承面临“人走艺绝”风险。涉县文化馆启动“云上帷子”计划:利用3d建模复原失传阵法,开发Ar互动游戏,用户可通过手机“指挥”虚拟帷子队;与河北工程大学合作,将跑帷子阵法融入建筑系课程,学生以阵法为灵感设计仿生建筑。2024年,禅房跑帷子登上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古老阵法通过全息投影技术重现,单日网络播放量破千万。

二、狮舞(南街老狮):女娲镇守者的千年守望

青狮镇守娲皇宫的传说

涉县索堡南街老狮(青狮)的起源与女娲文化深度绑定。相传女娲补天后,命青狮镇守娲皇宫前的黑龙潭,青狮遂成涉县守护神。每年元宵节,村民抬着青狮巡游,狮头高1.2米、重15公斤,以粗布、藤条、棉纸扎制,狮身青黑相间,象征太行山岩。表演前需举行“请狮”仪式:由“乡劳”(管理者)焚香祭拜,舞狮者叩首净手,方能披狮。

火与光的暴力美学

青狮表演以“险、奇、绝”着称。舞狮者需佩戴铜铃(称“神铃”),单手托举狮头,另一手扶下颌,通过狮嘴缝隙辨别方向。表演高潮时,绣球内置烛台,无论旋转如何剧烈,烛火始终向上;狮口喷出硫磺火球,与夜空中的烟花交相辉映。2025年春节,索堡村推出“青狮vr体验馆”,游客可穿戴设备化身舞狮者,在虚拟太行山间与青狮共舞。

狮文化的当代重构

为吸引年轻人,南街村将青狮元素融入文创:开发狮头造型蓝牙音箱、青狮ip盲盒;与抖音合作发起“#青狮挑战赛”,用户模仿舞狮动作可获流量扶持。2024年,非遗传承人石江涛团队创作街舞版《青狮觉醒》,将传统狮舞与Breaking结合,获河北省文旅创新大赛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