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非遗-长城砖烧制、水豆腐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非遗:长城砖烧制与水豆腐的文化密码
在燕山余脉的褶皱深处,青龙满族自治县以非遗为舟,载着满汉交融的文化基因穿越时空。长城砖烧制技艺以烈火为笔,在砖窑中书写着古代工程的智慧史诗;水豆腐制作技艺以清泉为墨,在石磨间晕染出农耕文明的烟火诗篇。二者一刚一柔、一工一食,共同诠释着青龙“八山一水一分田”中孕育的文化韧性。
一、长城砖烧制:烈火淬炼的工程史诗
历史褶皱中的文明密码
青龙县板厂峪村的长城砖烧制技艺,其根系深扎于明代蓟镇长城的烽火岁月。据《明实录》记载,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期间,为抵御蒙古骑兵南侵,在青龙境内修筑了“火山长城”——以火山岩为基、青砖为面的军事防御体系。考古发现显示,板厂峪村现存明代砖窑遗址66座,其中保存最完整的“马蹄窑”直径达5米、深3.5米,窑内仍可见未取出的长城砖。这些砖窑与长城本体仅500米之遥,印证了“就地取材、窑随墙建”的古代工程智慧。
技艺密码与科学精神
长城砖烧制技艺暗藏三重密码:
土质玄机:选用长谷口村特有的高铁黏土,其氧化铁含量高达8%,经“三筛三淘”后,土质“沾而不散、粉而不沙”,烧制的青砖密度达2.2克/立方厘米,远超现代红砖标准。
火候掌控:采用“文武火交替”法,前3日以松柴文火烘烤,后2日改用硬木急火煅烧,窑内温度需稳定在1100c—1200c之间。关键时刻需在窑顶淋水,通过“水汽还原法”使砖体中的三氧化二铁转化为氧化亚铁,形成独特的青灰色泽。
形制规范:砖体尺寸严格遵循“长一尺二寸、宽六寸、厚三寸”的明代营造尺法,表面刻有“万历十年延绥营造”等铭文,兼具工程计量与质量追溯功能。
当代传承与活化实践
面对长城保护与技艺传承的双重使命,板厂峪长城保护员许国华开创“三融”模式:
技艺复原:1:1复刻明代马蹄窑,烧制出密度2.18克/立方厘米的仿古砖,用于修复倒马关、箭扣等段长城,单块砖可承受300公斤压力。
研学赋能:在长城研学基地开设“我是小工匠”课程,学生可体验取土、练泥、制坯、装窑等全流程,2023年接待研学团队170批次。
文创开发:将长城砖纹样转化为3d打印模具,制作“长城砖茶宠”“砖纹书签”等文创产品,在京东“长城文创旗舰店”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二、水豆腐:清泉浸润的农耕诗学
地理基因与文化溯源
青龙水豆腐的制作技艺,发轫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满汉交融”移民潮。据《青龙县志》记载,当时随八旗驻防迁入的满族人,将关内豆腐制作技艺与本地火山岩地质孕育的优质水源结合,创造出“含水量85%—88%”的独特水豆腐。其流行与青龙“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当地水资源丰富,ph值6.74—9.55的弱碱性矿泉水,使得水豆腐在凝冻过程中形成“蜂窝状微孔结构”,口感如凝脂般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