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的杨艳茹 作品

第547章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非遗-五谷画、任氏炒花生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非遗:五谷画与任氏炒花生的文化密码

在燕山南麓的遵化市,五谷画与任氏炒花生如同两颗明珠,串联起传统技艺、农耕文明与乡土记忆的千年脉络。它们不仅是遵化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文明中“以谷载道、以食传情”精神的生动注脚。

一、五谷画:五谷为墨绘乾坤

技艺溯源与工艺精髓

五谷画起源于唐代,盛行于清代,以稻、黍、稷、麦、菽等谷物为原料,通过粘、贴、拼等手法,在木板或硬纸板上创作出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其工艺核心在于“以形写神”,利用谷物的天然形态与色彩,拼贴出《五谷丰登》《花开富贵》等寓意吉祥的作品。遵化市丰南区尖字沽乡中学将五谷画融入校本课程,传承人张志利校长带领学生以“长城”为主题创作五谷画,用小米铺就城墙肌理,以红豆点缀烽火台,既传承技艺,又融入地域文化。其代表作《长城雄姿》采用原色五谷拼贴,未加染色却通过谷物本身的色彩渐变,呈现“层林尽染”的视觉效果。

文化符号与艺术创新

五谷画不仅是工艺品,更是农耕文明的符号。其题材涵盖二十四节气、民俗故事、神话传说等,形式包括立轴、屏风、摆件等,既可独立成画,又能与家居装饰结合。在遵化市非遗展馆,游客可目睹匠人“以谷为笔”的创作过程:将绿豆浸泡后剥去外皮,以白色豆仁表现雪景;将黑米与白米混合,通过疏密排列表现水墨画的浓淡变化。这种将粮食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的审美价值结合的技艺,被学者誉为“大地上的诗篇”。

产业赋能与跨界融合

遵化市推动五谷画与文旅产业结合。在清东陵景区,五谷画艺人现场展示技艺,游客可定制生肖五谷画或参与体验课程;张志利工作室与设计师合作,将五谷画元素融入现代家居设计,开发出五谷画灯饰、茶具托盘等文创产品,单件售价从数百元至千元不等。2024年,遵化五谷画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特色谷物,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

二、任氏炒花生:红土为炉焙乡愁

技艺溯源与工艺精髓

任氏炒花生源于清乾隆年间,以遵化石门镇金牛山红土与本地花生为原料,历经手工脱壳、红土碾粉、花椒炒制等工序,形成“外皮酥脆、内仁醇香”的独特风味。其第八代传承人任洪宝坚守古法,以木铲翻炒红土与花生,通过“看色、闻香、听声”判断火候,五六分钟后花生米外皮由浅粉转浅红,即刻出锅。其代表作“红土五香花生”以冀优四号花生为材,配以野花椒、八角等香料,经红土包裹炒制,花生表面形成薄脆红土壳,敲碎后内仁金黄,咸香中透出淡淡矿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