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明月犹在 作品

第727章 何谓剑仙如云(第2页)

“我也不容易啊,被礼圣他老人家强行掳来天上,要我在此观道合道……

这事儿,辛苦是辛苦,可好歹也是一桩大功德,自然更不会拒绝,毕竟有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

老秀才摸了摸下巴,故作唏嘘道:“虽千万人吾往矣。”

那位天幕圣人点头道:“文圣所言极是。”

老秀才等了半晌,“没了?”

天幕圣人微微颔首,惜字如金。

老秀才叹了口气,早知道此人如此无趣,刚刚就应该多跑几里路,去找熟人唠嗑发牢骚了。

只是他又找不了别人,因为眼前这位,就是浩然天下七十二位陪祀圣贤之一。

更是东宝瓶洲的两位天幕圣人之一,飞升境,论地位,比另一名出身亚圣一脉的儒家圣贤,还要高出不少。

可以这么说,这位圣贤,就是宝瓶洲的“老天爷”,一洲之地,只要他想,就都是他的辖境。

那位圣人忽然伸出一手,“文圣有何疑问,但说无妨。”

老秀才搓了搓手,套起了近乎,笑眯眯道:“礼圣一脉,向来与我文圣一脉最是亲近……”

圣人摆摆手,打断道:“文圣就不用在我这边费那心思了,直说就可,我答不答应,做不做,是另一回事。”

老秀才一瞪眼。

算了,我虽然功德比你多,可你年纪大啊,多少还是要尊一尊老的。

老秀才直接说道:“能不能给我看看宝瓶洲书简湖的画面?”

圣人摇头。

他说道:“对于此事,礼圣叮嘱过我,不管文圣与我如何纠缠,任何事都不得答应。”

老秀才顿时大怒,“那你还让我但说无妨?”

圣人颔首,“文圣但说无妨。”

老人抽了抽嘴角,长叹一声。

圣人忽然眺望宝瓶以外的两座大洲,问道:“文圣,你要合道的,是东部三洲?”

他口中的东部三洲,是指北俱芦洲,东宝瓶洲,还有那临近剑气长城的南婆娑洲。

老秀才斜眼看他,闭口不言。

圣人呵呵一笑,不放心上。

憋了半天,老秀才到底是没憋住,咂了咂嘴,开口道:“你这样的天幕圣贤,常年待在天外,也没人陪你唠唠嗑,我就跟你说说我那个关门弟子吧?”

圣人直言不讳,“算了,之前听说过他的大名,耳根子有些不厌其烦,文圣,不如这样,我来与你聊聊那个剑气长城的年轻人,怎么样?”

老秀才有些纳闷。

圣人笑着解释,“桐叶洲一役,宁远一剑打穿天幕,我又不瞎,看了个清清楚楚,甚至最后修补天幕缺口的,还有我一个。”

老秀才问道:“书简湖那边?”

这位圣人想了想,说道:“两一相争,根据礼圣的说法,今天不打,以后总会打,不如就早点。”

看了眼老秀才,圣人点点头,给了他一颗定心丸,“你那关门弟子,再如何都不会死,不过骊珠洞天那位,就不得而知了。”

没来由的,矮小老人就有些伤感,喃喃道:“何必如此?”

“什么狗屁的大道之争,我们这些山巅修士,个个都说登高道路不止一条,并且各自宽广,一条道上,真就容不下两人?”

圣人说道:“这件事上,文庙从未推波助澜,好像就是天意如此,总之,文圣可以放心,无论最后是谁赢了,另外一个输的,都不会死。”

“必要时,礼圣自会出手干预。”

老秀才问道:“礼圣更加看好宁远?”

圣人摇头,“还有至圣先师。”

顿了顿,他补充道:“这也是那位持剑者的意思,前不久,礼圣找过她一趟,双方定下了一件事。”

“具体是什么,我不清楚,不过看这样子,绝对不小,甚至是一件能影响千年万年的大事。”

老秀才唉声叹气,“比如?”

圣人颔首道:“比如在我们浩然天下,塑造出一位剑道之祖。”

细数前后万年,人间诸子百家,做到立教称祖之人,只有四位,道祖、佛祖、至圣先师。

最后那个,则是昔年被天下共斩的姜赦,兵家初祖。

而天下剑修,从始至终,都没出过一名剑道祖师。

因为早有剑主立上头。

老秀才皱着眉,“为何要如此?难道我收的关门弟子,还不够好?我们这些吃冷猪头肉的前辈,就不能多给晚辈一点时间?”

那位圣贤微微一笑,缓缓道:“文圣的弟子,学问都不低,哪怕是岁数最小的陈平安,道理也不少了。”

“可是文圣,论学问大过天的读书人,我们的浩然天下,少吗?我们的道理,是不够高?还是不够远?”

他自问自答,“当然够高够远,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儒家天下,这么多年过去,依旧是人心向下?”

“为什么人间频出灾祸,为什么青冥天下的白玉京道人,要苦苦抵御化外天魔,为什么莲花天下,那位菩萨要带着众多弟子,镇压冥府厉鬼?”

“为什么我等浩然天下的读书人,特别是文庙七十二位陪祀圣贤,一半要去光阴长河搜寻秘境洞天,一半又要跟我一样,阴神在地,阳神在天?”

中土文庙,四圣之下,总计有七十二位陪祀圣贤,各司其职,不过总体来说,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半的圣贤,作为天幕圣人,需要以阴神坐镇人间,日夜巡视一洲山河里那些最为明亮的“灯火”,监察每一位飞升境大修士的举动。

不许他们擅自离开,还要督察玉璞与仙人两境的修士,以免他们滥施神通,殃及苍生百姓。

至于这些圣人的阳神,则是跟随礼圣去了天外,例如老秀才眼前的这位,枯守人间最高处,抵御神灵余孽。

另外一半圣人,同样有事可做。

深入天地间最大的那条光阴长河,以消耗大道修为作为代价,搜寻一座座或完好,或破碎的洞天福地。

然后将这些大大小小的秘境,丢去浩然天下,落地生根,静待有缘人,文庙对于此事,从来不会刻意去占据某座搜寻而来的洞天福地。

读书人是做学问的,如果要与天下争利,按照某位先贤的说法,那书上道理,岂不就成了废纸一张。

看似没什么意义。

但是第六座天下怎么来的?

不就是一位位先贤,前赴后继,纷纷赴死得来。

论凶险程度,搜寻秘境的这拨,与抵御远古神灵的那批,不遑多让。

深入光阴长河,可不是什么美差,万年以来,不知多少儒家圣贤,在其中迷失,找不到方向,只能漫无目的的行走,直到形神枯萎,身死道消。

尸身都无从寻找。

据说只要站在那条光阴河畔,竖耳聆听,就能依稀听见一声声低沉沙哑的呼喊,根据某些说法,这可能就是一位古老先贤,在寻找出路。

当然,更大的可能,还是那位先贤早就死了,那些归家路上的呼喊,只是光阴长河的大道显化。

停顿了好一会儿。

圣人说道:“陈平安很好,但是又怎样呢?比他好的,天底下没有吗?多的是,真不是我在故意贬低文圣一脉。”

“而是实事求是,这两个一,无论当下怎么看,还是那个剑气长城来的年轻人更好一些,所谓君子论迹不论心。”

“他能劈开一座蛮荒天下,等到将来,未必就不能剑斩那拨神灵余孽,既然有了更好的选择,我们为何不选?”

圣人笑道:“我们缺的,从来都不是一个能把学问做到天上去的读书人,而是一把剑。”

“一把足够锋利,能劈出万世太平的三尺长剑。”

……

剑气天下。

只剩一小截的城头上。

走马道那边,两个佝偻老人肩并肩,正在遥遥观望浩然天下。

陈清都瞥了眼老瞎子,疑惑道:“这次怎么没有问问我,为何无动于衷,不帮这小子出剑了?”

瞎眼老人嗤笑一声,没好气道:“我问个屁,那小子又不是我的弟子,我瞎操什么心?”

“退一步讲,宁远死了,对我还是好事,我就可以走一趟浩然天下,收拢他的残余魂魄,带回十万大山。”

老大剑仙嗯了一声,问道:“那个地魂,现在是几境了?有没有温养出本命飞剑?”

老瞎子点头道:“练武还行,练剑就差了点,比宁丫头低了不少,本命飞剑还没有,不过估计也快了。”

闻言,老大剑仙开始赶人,摆了摆手,笑眯眯道:“行了,早些回十万大山,多关照点自己弟子的修行,更为重要。”

老瞎子眉头都挤到一块儿去了。

最后他还是没忍住,问道:“陈清都,真不打算递剑?一万年来,你可就收了这么一个徒弟,难不成就干看着?”

老大剑仙转身离去。

瞎眼老人没想明白,索性便不再多想,别人家的门前雪,关他屁事,谁扫都行,反正轮不到他。

老瞎子走后。

老大剑仙站在城头上,跺了跺脚。

此番动作过后。

这一夜的剑气天下,南边大地,太象剑宗山门,率先出现了一道璀璨剑光,直冲天际。

如一条起于大地之上的白虹。

董三更仗剑而来。

然后便是这座天下的西边,陈熙老剑仙所在的青萍剑宗,紧随其后,亦是祭出一把本命飞剑,迅猛升空。

无定剑宗,原本喝的酩酊大醉的齐老宗主,感应到这股气息之后,二话没说,震散一身酒意,一步跨出,再次下落之时,已经站在了祖师堂门前。

摘下齐家世代相传的斩妖配剑,这位十三境巅峰剑仙,一抖衣袖,遥遥递出第三道剑光。

神华山,现任刑官陆芝,走出修道之地,瞥了一眼天幕后,闪身消失原地,再次出现,身旁已经多了个黑衣少女。

北斗尚在天外,所以陆芝祭出的,是她的另一把飞剑,南斗。

祭剑之前,陆芝扭过头,提醒道:“宁丫头,你还没有跻身上五境,那把斩仙,就不要唤出来了。”

宁姚点点头,深吸一口气,而后并拢双指,默念一句敕剑口诀。

于是,在这处大岳的山巅祠庙内,一把被供奉已久的残破长剑,只留一截剑尖的半仙兵,瞬间一掠而出。

飞升境女子山君,一步赶来,站在宁姚身旁,对此了然于心,素手微抬,一拳打碎自家的天地禁制。

只为让山主宁姚的这一剑,去势更快,升空更高,不下于任何一位飞升境剑仙的本命飞剑。

今夜的剑气长城,亮如白昼。

各地皆有长剑升起,一条条颜色不一的剑气光柱,从大地之上,依次亮起,经久不衰。

一洲大地皆剑起。

这个说法,这幕光景,并非首例,最初是浩然那边,北俱芦洲的一个传统。

每当剑修战死在剑气长城,裹尸而还,北俱芦洲那边,就会如此作为,一洲的剑道宗门,全数起剑,遥祭那位战死剑仙。

剑气长城的祭剑,则略有不同。

在剑开蛮荒一役过后,破碎的城头之上,曾经有过一场规模极大的议事。

其中一条,就是关于祭剑。

亦是老大剑仙定下。

并非什么遥祭已死之人,剑气长城的祭剑,就是为了出剑。

片刻之后。

数十位上五境剑仙,共赴城头。

老大剑仙双手负后,扫过一眼,淡然点头。

“那么,刑官有难,我们这帮坐享其成者,此去浩然,是群殴,还是单挑?”

话音刚落。

在场所有剑仙,几乎同时向前跨出一步。

何谓剑仙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