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2848章(第2页)
“可别只顾玩耍,讲经师午后还要考《新书》。没背熟,照样罚你去背《制度百问》。”
“哼,背那劳什子干嘛,咱这辈子要做的是监察团员,又不是纪元大法官!”少年话音刚落,便被一位年长学子狠狠瞪了一眼。
“慎言。”
“你以为现在还如旧时王谢门庭?今之书生,非但须通《春秋》、《礼律》,更要明‘纪纲’‘体制’。咱们是工农子弟,读书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做清官,是为了做‘觉者’。连这个都不懂,枉在此学!”
那年长学子面色沉稳,身姿笔挺,虽无官服,却自然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肃穆。胸前斜挂一枚木牌,刻有“乙级监察学员”字样,边框隐隐染有红漆。
他唤作石承,年十七,生于青玉城乱后之年,自小父母遇难,由“肃清委员会育婴司”扶养长大,自六岁入学堂,十岁入书院,十四岁以“文试三等”之资获特荐至丹水。
而今,他乃全书院“榜首学子”。
此时,他立于正屋廊下,目光平静地望着庭院中雨幕。他想起三日前,监察堂传来训令:自下月起,各郡将设“乡改司”、“民声局”,试行《纪元思想试炼条例》——此令一出,意味着读书不再只是文章策论之争,更涉及“信仰纯度”、“制度认同”、“阶级立场”。
丹水书院,原为旧大禹朝封臣柳氏所建。书院大门仍留“柳庄”匾额,但内里布置却已焕然一新:正屋之上悬“松鹿帛画”,香案之上香炉三足,火色温暖柔和;左右墙上则悬有《纪元根本律》、《元一训诫录》两大幅整字石拓。檐间朱联用新制语写成:“今朝试问谁主沉浮,众生自可为龙为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