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2786章(第2页)
在今天,三十二州已建成以灵能为基础、科技为支撑、制度为保障、思想为灯塔的现代文明社会。
社会主义,不再只是理想,而是呼吸之间的日常;公平,不再是高挂的旗帜,而是田间地头、课堂塔尖里一个个活生生的你我他。
而那句古老誓言,至今仍镌刻在天启塔之巅:“为天下苍生立心,为亿万灵族谋道。”——《新浩然宪章·总纲》
“大道三千,不及一粥之温。万法归一,不过人间冷暖。”——《浮生录·万灵卷》
千年浩劫尘封之后,浩然三十二州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造。灵能科技、制度变革、集体化生产、教育普及……这些新时代的符号如晨钟暮鼓般响彻大地。然而,在看似日渐清朗的未来之光下,依旧有一道道沉默的背影走在大街小巷、灵田村落、天涯山海之间。
他们,是民间修士。
曾为旧宗弃徒、散修孤客、灵根微弱者、草根灵师……他们未被历史铭刻姓名,却在浩然社会变革中亲历风霜。他们不是伟人,也非叛徒,他们只是数亿“被历史路过”的普通灵者。他们如何看待这场被称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社会转型”的变革?
白永岁,男,岁一百七十二,居北川山“寒松谷”,为孤修散人。灵根薄弱,仅通风系初阶术法,早年曾投东元宗门,被逐;后为自由修士,采灵药为生,修行五十载止步不前,遂封山不出,自号“松壑老愚”。
在一场“灵药流通改革座谈会”中,白永岁作为“传统术药工艺保留人”被请下山。他面对白袍整洁、讲着集体产业与灵能配额的青年官员,语调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