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2772章(第2页)
一位玄衣老道首先起身,抚须而论,道家声音最先破空而出:
“尼伯龙根,幻哉?实哉?吾观其象,无形无相,无阴无阳,然亦可行可居可感。此正合《道德经》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彼空间者,不过混沌未定之太一也!不宜执其象,不可拘其貌。今诸君以为其地具体,便是执迷相妄,堕入形迹之网!”
话音未落,便有佛门僧人冷然反驳,面如沉钟,手中念珠微动。
“道兄之言,固通玄理,然终嫌逃世。尼伯龙根,若为神所造,其空间即是‘有因生有果’,即非无因之妄境,何得谓‘混沌自有’?佛家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此处之空间,当为神识化境。既为化境,便是因识而有,因执而显,非无也。迷者观实,觉者观空,若不破‘识’,焉得出离?”
两教言语锋锐,互不相让。
接着,儒门一位年轻子弟拱手而出,身穿青衫,目光如炬:
“二位皆言空幻,皆谈无常,然未及人之本分。我等乃人,非神,非鬼,于乱世中担道义之责,辨真伪之功。尼伯龙根即便为幻,亦有实效。既能通神识,动天地,纳冤魂,藏机密,岂能不探,不问,不治?《中庸》曰:‘致知在格物’,不格其物,不知其理,何以为学?何以治国?又何以救世!”
诸生顿时齐声应和:“言之有理!”
便在此时,角落中却站起一名胡服奇人,披着狐皮、带着鸟骨项链,手持拂尘,一派异俗姿态。
“尔等所言,皆依人而论。然天地之间,岂止人类?岂止三教?我萨满之道,贯通天地鬼神、山林兽语,知风水,驭魂灵。尼伯龙根为神灵造界,非三教经典可囊括。此界之本,不在实虚,不在神智,而在‘祭’之本义。其象如‘坤’,承载而不分辨,施放而不拒绝。我等应施祭而问,非辩而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