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2章(第2页)

他语气平淡,却语出惊人:

“在我们开始今日论道之前,先请诸位思考一个问题——为何是‘论道’,而不是‘道论’?又或者说,是不是我们真的有资格‘论道’?”

他扫视台下三教代表,一道道目光如炬,在他话落之后,迅速沉静了下来。

他缓缓踱步,继续道:

“我们总是说要‘论道’,可‘道’是你我能言说的吗?是先有人后有道,还是先有道后有人?是人执道,还是道役人?再说到底,是自我意识决定人的一生,还是天注定之类的宿命论决定人的一生?”

此言一出,场中再次寂然。

那是种难得的寂静,像一根针落在瓦上,也能听见清响。

风过松林,涛声如浪。

就在这时,一名身着儒衫的青年缓缓起身,正是刚才言辞锋利的“半壁书生”怀章。他整了整衣襟,向东叔闲一揖,答曰:

“夫论道者,论‘其可论’也。道若不可道,何来知解?《中庸》有云:‘天命之谓性’,性命既定,则人由‘命’而生。可人贵有知,能反求诸己,修德养性,改运渡命。故曰‘自我意识决定人生’者,有理!”

他微微抬头,眼中带着几分自信:“而‘论道’与‘道论’之别,正在于主客易位。我们是主,道是客。此乃儒家之大义。”

话音刚落,佛门那边的智通和尚咳嗽一声,摇头道:“阿弥陀佛,施主此言,恕贫僧不敢苟同。”

众人看去,只见他摸了摸自己微秃的头顶,端起一盏清茶,慢悠悠地说:

“‘道’若为‘客’,人若为‘主’,那岂不是人人皆成‘造物主’?佛门讲‘缘起性空’,万法皆依因缘而生,非因非果,非定非灭。自我意识,只是五蕴之一。你今生念头若起,是前世因缘种下的果。宿命非死定,但因果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