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与人亲 作品

第543章 朱元璋:评价历史人物,从来都夹着政治私货!

【#穿越至明初#】

【假如我穿越至明初,帮老朱打天下,要一大堆金银财宝和良田,辞官回乡,能不能善终?

或者不结党营私,一直待在京城,每天陪着美人吃喝玩乐,能不能善终?】

【老朱喜欢硬骨头,你骨头越硬,他越可能放过你。¢精-武^小!说?网′ !免.费*阅^读¨

如果老朱召见你的话,你直接把上衣脱了,露出一身伤,进了皇宫就大吼一声:“朱重八,我上早八!”

“你一个臭叫花子出身,舔郭子兴臭脚爬上来的上门女婿,凭什么在这里耀武扬威啊!”

“告诉你,要钱,老子没有。”

“要命啊,老子这条命已经跟小明王在刀山火海里滚过好几回了!”

老朱最喜欢这种硬骨头,这一番话说完了,老朱就会把你礼送出京,颐养天年了。

最后再加一句:“别说灭我九族,你就算灭我十族百族又如何?”

鉴于老八丧心病狂的程度,可以在他动手之前给儿子改名叫朱五四,孙子改名叫朱初一。

老八杀你就属于忤逆不孝,悖逆人伦。】

~~~~~~

评论区:

〖这是硬骨头还是事后只剩骨头了?〗

〖对对对,精神点,别丢分,好样的!〗

〖九族梭哈。〗

〖是,朱元璋最喜欢这种,因为杀起来最痛快,没那么麻烦。〗

〖再加一句:也不知道马大脚怎么看上你的,当初她要是从了我,嘿嘿嘿……〗

〖应该是:当年要不是老子看不上马大脚,你老婆都讨不到!〗

〖老朱会把你的硬骨头留下,上面的肉就不要了。〗

〖骨头确实硬,锦衣卫砸了好几天才砸碎。〗

〖水刑,熬审,大记忆恢复术,三体人都是我召唤的。〗

〖旁边的人来补充一下拱火三件套:好样的,精神点,别丢份。〗

〖这几个拱火的也要抓起来。〗

——————

【我:“重八哥,我不跟你走了,我留在凤阳老家给咱爹咱妈看坟。”

这功劳,老朱不得赏我个县长当当?】

~~~~~~

评论区:

〖那是朱家祖坟,你留在那想干什么?盗取王气?斩了斩了!〗

〖窥伺皇家风水,满门诛灭。〗

————————

【老朱半夜睡不着,在那胡思乱想,想到你了。

你能指挥千军万马,且爱兵如子,军中一呼百应。

你身体硬朗,正直壮年,起义的时候英姿飒爽,誓要做出一番大事。}%优?=?品÷-小/£说`]网,£ ?du更;?±新,?最e快<

怎么现在突然要了一大笔钱,就隐居山林了呢?

然后,老朱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但是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心里烦,就起床散步,不知不觉走到书房,有点累了,坐在凳子上歇会。

不经意的一撇,看到了一本书,觉得好奇,走近一看,原来是《汉书》。

老朱猛的惊醒,把书用力摔到地上,恶狠狠的说到:“跟我玩暗度陈仓是吧,来人,来人,去,把锦衣卫叫来!”】

~~~~~~

评论区:

〖明明是看了魏书!〗

〖不不不,是晋络冲浪了吧。〗

~~~~~~

大明,洪武年间。

皇宫台阶沁着晚间的凉意,朱元璋盯着天幕上那些大逆不道的穿越指南,不但不怒,反而猛地爆发出一阵洪亮大笑。

朱棣在一旁吓了一跳,连忙侧过头,小心翼翼地打量父亲的神色,口中喃喃道:“爹,你这……该不是被气糊涂了吧?”

“糊涂?”老朱收住笑声,眼底掠过一丝讥诮,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老四,咱是笑这些后人天真,跳进文人设的套还不自知。”

“他们哪知道,自己捧在心尖尖上的那位先生,早被那帮笔杆子拿来跟咱类比。”

“指桑骂槐,骂的是咱,损的是他。”

“结果这帮傻娃娃一边疯魔似的怀念那位先生,一边又顺着文人的竿子爬,变着法儿骂咱……这不就等于变相骂那位先生么?”

话音未落,只听身后传来一声清晰的冷哼。

父子二人齐齐回头,却见马皇后不知何时悄立于廊柱之下。

“重八,就你?也……如何类比先生?

此言一出,朱棣顿时觉得周遭空气都泛出一股浓烈的山西老陈醋味。

再一瞅,酸气源头正是自家老爹那张拉得老长的脸。

“不用咱类比,难道用秦始皇吗?!”朱元璋语气冲得很,活像被踩了尾巴的猫。

老朱如此生气,还得从数日前说起。

马皇后曾在评论区向那位教书先生请教问题。

对方解答后,随口问起她的名讳,说正史未载,后世只好称她马秀英。

马皇后后来没抢到回复机会,却干脆利落的将自己名字改作了马秀英。

朱元璋老大不乐意:“哪有人自己给自己改名?还改用后人瞎起的!”

马皇后却只淡淡瞥他一眼:“史书不过记我一姓,从前也没见你在乎,如今倒计较起来?”

老朱憋屈:“史书又不是咱修的!”

“自古除了吕雉、武则天、刘娥寥寥几人,有几个女子能留全名?”

“运气好的留个姓,运气差的就只剩某某氏!”

马皇后不理他,反而拉着学习小组的女眷,非要考据史上留名女子的真名实姓。,兰¨兰*文.学_ ^追-最*新,章`节¢

她首挑李世民姐姐——平阳昭公主。

毕竟,这位可是被大唐朝廷按照军礼下葬的奇女子。

文人若敢说于礼不合,马皇后便怼他们歧视武将。

武将们嘛……只要皇后不造反称帝,基本都站她这边。

于是这事就成了:文官不吭声,武官不反对。

老朱找不着盟友,只好打儿子们的主意。

太子朱标叹气:“按史书,常家妹子没两年了,太医又查不出病……她想做什么,便随她吧。”

老二朱樉因亏待正妻,最近正被马皇后收拾,瑟瑟发抖:“儿臣不敢拦,万一她再去找母后告状……”

老三朱棡一脸正气:“母亲召儿媳谈话,天经地义,儿臣岂能不孝?”

老四朱棣更绝:“爹,儿子原则上是愿意帮您的。”

“但是我那好妻子、您那好儿媳的父亲,可生龙活虎。”

“她受欺负,就要跑娘家,我那好岳丈一听女儿受委屈,就要提着棍子来找我。”

“要不,您先把您那徐兄弟、我那徐岳丈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