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与人亲 作品

第483章 刘兴汉:我为天国操碎了心。(第2页)

“后人得付我版权费!”

却说刘兴汉自从加入太平军,负责宗教事宜之后,做了几件大事。

解决杨秀清天父下凡、联络各国交易等事,以后再提。

单说宗教方面,刘兴汉派人联系回人,解决了两教争端。

移鼠,即耶稣,回人称尔萨。

刘兴汉的宗教认为他是圣子,天国的教义也是这样认为的,只是给他加了几个兄弟姐妹。

但回人认为尔萨和老穆一样,只是其中一位先知。

刘兴汉认为可以一人各表,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即双方都认为只有一位至高神,这是求同。

但双方对移鼠的身份定论不同,这是存异。

双方可以搁置争议,先把清朝解决了,再讨论宗教问题。

刘兴汉承诺,打败清朝后。

两方开战,如果回赢,太平败,太平军便承认回的说法,将移鼠是先知的说法印在经书上。

如果太平赢,回败,太平军不强迫他们改变信仰,也不要求他们改经书,但会协助他们前往西域更西、远离中原之地,派兵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宗教国。

为了证明自己的诚意,刘兴汉在秦淮河边立上十字架,指秦淮河水为誓,若有半句虚言,天打雷劈。

和回人谈好条件,定下双方的进攻方向,刘兴汉又入了道、拜了佛。

和道教使者王道士等人会面的时候,刘兴汉拿出一本皱巴巴的《老子化胡经》,上面每页都有刘兴汉自己做的笔记,他好奇的问了个问题:“老子圣人能化胡为佛,有没有可能老子圣人去了更西之地,化胡为景呢?”

景即景教。

聪明人不需要说太多,王道士等人感受到了刘兴汉的诚意,遂操办仪式,引刘兴汉入道、传度授箓。

送走道教使者,刘兴汉又马不停蹄的邀请佛教使者会面。

同样拿出一本皱巴巴的书,每页都有刘兴汉的笔记。

这本书叫《辨伪录》,全称《至元辨伪录》,是元代僧人祥迈编撰的佛学典籍。

刘兴汉翻到驳斥《老子化胡为佛》的页面,义愤填膺的说道:“他们无耻!佛即是佛,还需老子来化?”

陪着元惠和尚痛骂道教,末了,刘兴汉无奈的说道:“佛教入中原千年,也承认昊天上帝,如今内有建奴、外有红毛蛮夷,大敌当前,大家还是要团结一心,不要闹矛盾。”

聊到深夜,刘兴汉又拿出一本笔记递给元惠和尚。

“根据我的考证,今之尼泊尔,也就是尼婆罗,是原国被灭国之后,后裔迁徙到此地所建。”

“原国位于今怀庆府济源县,当地盛产李子,距离李姓祖祀鹿邑县更是仅仅不到千里的距离。”

“原国被灭国后,后裔避祸,一路逃到今尼泊尔处繁衍生息。”

“因祖地盛产李子,原国为周朝伯爵之国,遂称李伯国,以示不忘祖宗之意。”

“然而山川险隔,久不与中原来往,后人便忘了国名之意。”

“中原也不知冰雪之外,居然还有华夏苗裔,居然将李伯国,音译为尼婆罗,何其可悲。”

“如今到了拨乱反正的时候了。”

“原国始封君乃是文王十六子、武王十六弟——姬原伯。”

“佛祖乃是李伯国王子,正统姬周后裔、华夏血脉,怎得成了外国之人呢?”

刘兴汉眼含热泪,恳求道:“元惠长老,您一定要帮佛祖落叶归根啊。”

元惠和尚也眼含热泪,紧紧握住刘兴汉的手。

你怎么不早生些年,魏、周、唐、周之时,你若在,佛教又怎会被道教欺凌!

永平十年,若是来的不是摄摩腾、竺法兰,来的是你刘兴汉,佛教早就压着道教打了。

就光凭刚才这一套逻辑缜密的瞎话,将来你死了,佛祖高低也得封你个罗汉、菩萨。

次日,秦淮河岸边又立起一尊佛像,刘兴汉再次指秦淮河为誓。

佛祖是姬周后裔,佛教乃是正统的华夏宗教。

吐蕃佛教是异端、身毒佛教是异端,至于倭、朝、越等地的佛教,更是异端中的异端。

将来太平军一统天下,会派遣士兵,帮助中原佛教剪除异端,去往各地帮他们教导当地佛教改邪归正。

除了两大宗教,天地会、漕帮、白莲教,刘兴汉也没放过。

虽然漕帮因为太平天国占据南方,失业了,已经加入造反行列。

但刘兴汉还是加入进去,当上了“少君”。

在天地会,刘兴汉当上了“京官”,在内八堂的礼堂,挂名当了个“东阁大爷”。

在白莲教,刘兴汉当上了荣誉“香长”。

所以,现在刘兴汉,穿的是道袍、胸上挂的是十字架,左手手腕处戴着一串开过光的佛珠,右手手腕处戴着银环,外圈雕刻“法蒂玛之手”,内圈雕刻赞美安拉的经文。

讲话的时候,时不时就会冒出一句天地会、漕帮的黑话切口,还有“真空家乡,无生老母。”

如果用现代网络热词来形容,刘兴汉就是:白莲教、天地会、漕帮驻太平天国办事处首席和尚刘道士。

虽然不伦不类,但刘兴乐在其中,还经常参与法事帮人祛灾祈福。

“三清在上,昊天老爷会派无生老母去请天王的兄长移鼠和他父亲安拉,让他带着万云龙祖师来为你赐福的,阿弥陀佛,y,son!”

深夜入睡前,刘兴汉都会翻开《论语?学而篇》,看着圣人语录,三省自身。

“今天有哪里做的不足?”

“明天能做的更好吗?”

“我还有多久能当上汉王……呸,罪过罪过,天下百姓何时能安享太平?”

司马迪、司马固:光凭你指秦淮河水盟誓的操作,我们司马一族认可你这个汉王。

刘渊:你承认我是太祖高皇帝后裔,我就承认你也是太祖后裔。

李寿:朕当皇帝前曾督巴西军事,听说后世也有个巴西,朕允许你选择巴西作为封地。

成汉?李广:如果你有兄长,别犹豫,先干掉他。

侯景:汉王怎么够,还得加个宇宙大将军!

宇文赞:小心你兄长的岳父!

邢杲:造反要选对时机。

杨谅:同上。

王玄恕:投对胎很重要。

李元昌:造反一定要选对时机,遇见鲜卑族的人就杀,鲜卑族没一个好东西!

李元庆:孤……

李恪:你就当了两年汉王,你有什么资格……

李贞:你还不如他,你就当了一年,孤当了整整五年,孤很认真的给你个建议,杀女人,要趁早!

耶律贴不:造反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

萧德:别和他学,跟我学点好的,我被加为尚父,寿终正寝,活了七十二,所有汉王中,就数我活的最长。

赵椿:阿巴阿巴,阿巴阿巴阿巴(活的久点,否则只能被追封。)

完颜乌故乃:孤只强调一点,满清和我大金没关系!

陈友谅:你和天地会有关系,你这个汉王,朕不认可!

朱楧:呸,你个失败者,谁稀罕你的认可?

朱高煦:十四叔,您消消气,没必要和一个失败者计较。

洪釮元:你当汉王,那我当什么?

刘兴汉:你都还没出生,你着什么急?

思索着从史书上了解到的各位汉王,大多结局都不怎么好。

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还有短命的。

细想想,好像只有刘邦和萧德的结局好一点。

一个登基称帝,一个荣誉加身、寿终正寝。

虽然自己是太祖高皇帝后裔,但自己既没有三兴汉室的愿望、也没有当皇帝的奢望。

还是看看史书,多研究萧德的生平,争取活到八十岁。

刚好,萧德也是胡人,我也是胡人,有共同之处。

萧德:你**才胡人,我是大汉酂侯、高祖挚友——萧何后裔!

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