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与人亲 作品

第445章 风小子:俺想请教子任老师(第2页)

“……”

————————

【初中的时候实在弹尽粮绝,妈妈手里有一张假钱,忘记了在哪里找的,破的不行。

她前一天晚上用蛋清小心的把破损的地方粘合起来,第二天早上6点,去刚开的蛋糕店给我买早餐。

我还记得那是冬天,下着雨,蛋糕店刚刚开门,即使是人脸都看不太清的昏暗灯光,也能识别出那是一张假币。

妈妈骑着很破的自行车,载着我,她穿着雨披我打着伞,假装很淡定的说买蛋糕。

老板看到那张钱,愣了一秒钟,很快反应过来,很和蔼的笑,说这张钱太大了找不开,让我们下次给,同时手里也没停,把装好蛋糕的塑料袋递给我们。

我妈也不好意思的笑,说我们天天路过的,下次给。

我无法想象当时她为了让自己的小孩吃饱饭,是怎样克服窘迫的,但那是年幼的我第一次近距离的体会到她的艰辛。】

——————

弹幕区:

『这个店家真的很能共情啊,一般人看到这种情况会觉得那个人品行不好,故意坑人,但是他却能看出你们的窘迫,然后给予帮助。』

『老板反应能力跟情商真高。』

『店主应该非常善良。』

『我不是想抬杠啊,我就是想问问,谁家买早餐去蛋糕店买?』

『我也想问,吃不起饭去买蛋糕吃?』

『早上6点就开门的蛋糕店,通常是有廉价早餐卖的,不知道作者初中是什么年代,我小时候,上世纪九十年代,家附近的蛋糕店基本都是卖点心、鸡蛋糕、甜得发腻的生日蛋糕等,价格都不贵。』

——————

【雪天堵路,汽车排长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想吃饭只能徒步去附近的镇上,雪天路滑天又黑。

我炒了100多份蛋炒饭,用几个泡沫箱子装着开着车用低档不踩油门慢慢走,再用小推车拉着敲汽车窗户问要不要炒饭,15一份,刚开始我是敲窗户门,后来人多了一抢而空,前后不到半小时回来算账,总收入1800多。

我衣服里鞋里都是雪水,摔了几跤,满身汗,但心里超级开心。

有人说我卖十五太便宜,应该卖三十,我说这是人家在外遭灾了没饭吃,我只卖个夜宵价就可以。

十五的蛋炒饭成本大概一块多,这也是暴利了。】

大明,洪武年间。

“确实暴利,但也有良心。”

“是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还有暴雪,十五块钱买份蛋炒饭吃真不贵,秦楼一份蛋炒饭可不止十五文。”

“一枚鸡蛋几文钱,后世鸡蛋纵然便宜,也要一两块一枚,加上大白米饭,十五块确实不贵。”

“你说说秦楼的蛋炒饭凭啥卖一两银子一份?难不成凤凰下的蛋?吃了能治病不成?那些贵人也是傻,抢着去当冤大头。”

“风小子,所以你一辈子没有当贵人的命,贵人吃的那是饭吗?贵人吃的是面子。”

“贵人和你一样,吃几文钱的东西,那他不是白当贵人了?”

风小子不服气的辩解道:“陛下还吃烧饼和白菜汤呢,他们有陛下高贵吗?”

王老头抿嘴笑了笑:“陛下确实高贵,但背地里他们可瞧不上陛下,说陛下是个穷出身。”

“呸,一群为富不仁的玩意,穷出身怎么了?还不是他们这群人干的,没他们欺负,咱们能穷吗?”

“陛下就该学天幕说的劳什子四大案,好好收拾一下这群当官的,入门给钱,出门还给钱!老子还以为大明律就是这样规定的,还骂过陛下!”风小子不忿的说道。

俺现在也识字了,连蒙带猜也能看懂大明律了,他奶奶的,大明律啥时候规定百姓进城买菜要交钱、出城回家还要再交一道钱了?

一群混蛋,以前欺负俺不识字,装模作样的给俺讲这是大明律规定。

呸,恶心,下贱,欺软怕恶,有种去收贵族的孝敬!

啪。

王老头一巴掌拍在风小子后脑勺上,笑骂道:“你要当谁老子?”

“行了,骂两句出出气得了,你还准备进京告御状?”

“哼,他们再欺负俺,你看俺去不去告他们!”风小子没有底气的说道。

自古以来,只要没被逼到绝路上,华夏百姓提倡的是:民不与官斗、钱不与权斗、能忍则忍。

许是觉得没有底气,丢了面子,风小子补充道:“等俺抢到评论机会,俺也请教请教后世的子任老师,让他教……呜呜呜”

王老头连忙捂住风小子的嘴巴,“这可不兴说。”

皇城。

老朱面有三分伤感,想起了死去父亲、母亲、兄弟。

父母活活饿死,死了没有棺材,也没有地埋,跪求地主讨了块地方,用草席匆匆下葬。

为了活命,自己当过乞丐、和尚、小兵。

又有三分愤怒,盖因蛋炒饭让老朱想起后宫采买鸡蛋一案。

可以骗朕,但你不能把朕当傻子忽悠。

十两银子一枚的鸡蛋,这是朱雀下的、还是凤凰下的?

突然想起很久没有关注采买之事,老朱瞥了一眼朱棣,“去查查采买账本。”

“这群人,不天天把刀架在他们脖子上,他们是不知道怕的。”

“这么久没查过,他们许是又动了手脚。”

“清楚民间物价吧?”

朱棣点点头。

老朱颔首,幽幽道:“也是,你手下有个丐帮帮主,整天混迹市井帮你打探消息。”

朱棣:……

他是我的人?他不是您的人吗?

“嗯?”

朱元璋一声冷哼,朱棣也不深究到底是谁的人了,命人去将账本拿来。

崇祯年间。

二石村。

干燥的烈风裹挟着黄沙,袭过村中的道路。

“呸,呸,呸。”丁修吐着吹进嘴里的泥土。

丁齐劝道:“大哥,省点力气,口水吐干了,会渴死的。”

“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丁治依在土墙旁,有气无力的说道。

丁平伸出舌头舔舐着干裂的嘴唇,“陛下不是承诺会尽快赈灾吗?和乱……义军也和谈了,没有兵灾了,等灭了女真,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哼,人祸可平,天灾如何平?天子、天子,可天真的听皇帝的话吗?他是能让老天下雨,还是能让地里长出粮食?”

丁修,家中长子,从前不会说出这种大逆不道之言,兄弟几人的名字便是父亲取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父亲对几人最大的期望,便是科举高中。

但天启年间,天灾频发,崇祯年间,兵祸不断。

丁家虽是地主之家,却也只是一个小地主而已,严格一点,只能算富农。

兄弟几人也不是文曲星降世,天灾、兵祸不断,只能一路逃,能活命已是不易,那还在乎什么科举。

“陛下给郑家封侯,又收了郑成功为义子,请他们从海外购粮赈灾,应该能……”

喉咙干裂,丁平猛咳两声,丁治连忙给弟弟顺着背。

“能,一定能,相信国朝,相信陛下。”

丁平顺着弟弟的话说道,但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话,究竟有几分能信。

不过有个盼望也好,哪怕是望梅止渴,兄弟几人总能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