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赵鞅率军伐卫国(第2页)
赵鞅见一时也无法攻下帝丘,对方提出谈判,立即命令停止进攻,派出使者入城与卫灵公谈判。
卫灵公只提了一个条件:“将上次那俩家伙给宰了,寡人和整个卫国就听命于大夫。”
那俩家伙是谁?当然就是邯郸赵氏家臣涉佗和成何!
啊?敢情你卫国叛晋是因为礼节问题?
赵鞅终于弄清楚了,上次来结盟的晋使涉佗和成何居然如此羞辱卫国。
赵鞅大怒:“去,将涉佗给带来!”
涉佗还在那里搞摆拍呢,赵鞅的亲卫走上前,架了他就走。然后,被赵鞅斩杀于阵前。
早有亲信跑去将消息告知成何。
成何正在邯郸城,听说赵鞅追究上次出使卫国之事,知道自己在晋国也玩完了,仓皇向北而逃,去了燕国。
见赵鞅处决了涉佗,逼走了成何,卫灵公与赵鞅的和谈也就可以进行了。
结果是卫国认错认罚,从此奉晋国号令。双方盟誓后,晋军撤退。
见赵鞅如此通情达理,卫灵公也挺感慨的。今后,如果真的要继续尊晋国为盟主,看来这位年轻的赵鞅值得攀附。
那就送礼吧,但卫国穷,没钱,怎么办?那就送人吧。这一次,卫灵公赠送赵鞅五百户人口。
赵鞅大喜,人口是当时最重要的资源,但此时赵鞅统帅着晋军,总不能带着这些人走吧。
于是,赵鞅将这五百户人口就近交给邯郸的赵午:“那就麻烦叔叔暂时安置在邯郸,待晋阳建成后,就迁走这些人至晋阳。”
只是令赵鞅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五百户,导致了赵氏家族的又一场内部斗争,最终演化为晋国历史上一场最惨烈的权力斗争,赵氏家族再次差点被灭!
当然这些都是几年后的事,现在赵鞅要面对的是整个中原诸侯对晋国离心离德的问题。
这都是范鞅当政时留下的一个烂摊子,现在却由赵鞅来收拾,赵鞅心中对范氏家族之愤恨当然是可想而知的。
但令赵鞅始料不及的是,连鲁国都开始恨起了晋国。这一次,却是赵鞅自己惹出来的事。
原来,鲁国又发生了权力斗争。
这些年来,鲁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一直没有停过。先前是季氏家族与前国君鲁昭公之间的矛盾,而季氏、叔氏、孟氏这三桓是一个利益统一体,最终引发整个三桓与国君之间的矛盾。
鲁昭公因此而沦落于晋、齐等国外,最终郁郁而终,至死都不得归鲁国。
对于鲁国人来讲,你三桓如此强势,可以将国君给整成那个惨状。那只要有机会,三桓的家臣们也可以来整治你三桓不是?
于是,一个叫阳虎的季孙氏家臣被时代造就成了当世牛人。由于能力出众,阳虎被季氏家族推荐到朝廷为官,还担任了执政大臣。
阳虎出自三桓,但却认为既然你三桓专权,那咱老阳也可以专权。
鲁国的权力斗争,就这样从原来的三桓与国君之间的斗争,演变为三桓与阳虎之间的斗争。
斗争的最高形式当然是互相攻伐,结果阳虎被击败了,逃到了齐国。
但阳虎在齐国被齐景公抓了起来,被囚禁到齐国东部地区。谁料,时代大牛人阳虎却设计逃走了,但逃走又被抓了回来。
匪夷所思的是,阳虎绝对是春秋时期第一号越狱专家,他居然再次成功从齐国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