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3482章
孙文宴常年坐镇江南,时间宝贵,虽然和吴杲私人关系亲密,但属实没多少闲心教导别人家的子弟。若是真要论“专门指点”,纵观所有皇家子弟,大约只有先太子吴皓有这个可能。
毕竟吴皓年长,当年孙文宴还没如今日一般“贵人事忙”,偶尔能提点几句。
后来孙文宴常年在外,别说皇子,就连吴杲也少见他面,更别提“教导”二字了。
其他人的说法就没这么正式了。
有的说“听闻孙家有江南美食,特意来尝个新鲜”,有的说“在家待着无聊,来凑个热闹”。
语气看似随意,话里话外却藏着几分刻意。
谁都清楚,孙文宴手握南方兵权,是皇帝倚重的“国之柱石”,借着这场婚礼与他搭上关系、结个善缘,将来未必没有用得上的时候。
当然,这群人里也有真来办“正事”的,比如年纪最小的赵王吴淳。
他一进门就捧着明黄色的锦盒,规规矩矩地说明来意,“荣国公,本王替皇祖父、皇祖母来送贺礼。”
好歹曾在大殿上提过几句孙安丰的婚事,算是过了明路;今日吴淳在帝后膝下承欢,随口提了句“孙家今日办喜事”,帝后当即决定派他来送贺礼。
这一举动,既是给足孙文宴面子,彰显对心腹重臣的重视,也是有意让吴淳借着传旨送贺礼的机会,在满朝文武面前露个脸。
于是乎,明明吴淳是在场皇家子弟中年纪、辈分最小的,却因“帝后代表”的身份,在几番推辞后,越过一众叔叔、叔祖、姑祖母,被请上了首席。
他穿着一身簇新的锦袍,坐姿端正,虽面上带着几分孩童的拘谨,却没半分失礼,看得吴越暗自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