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琳娜 作品

451.第447章大捷(第2页)

我是沂州王氏子。

如今,得到了家主阿姊的认可,他心底那抹隐隐的归属感,终于落到了实处——

我没有被家族所弃,我身后有宗族,有阿姊!”

随着年岁的增长,随着走出家门、去到外面的世界,王昶开始明白宗族、至亲的重要性。

王姮释放出了足够的善意,王昶也就乐得积极响应。他不是背弃窦家,而是、而是想有个真正属于他的“根”!

日后,他会多多与阿姊联系。

哦,对了,还有姊夫。

他的姊夫可是曾经的弘文馆楼学士,如今亦是位居高位,是大虞朝少见的年轻俊彦呢。

去到弘文馆的时候,有人听说他是琅琊公主的亲弟,楼郎君的妻弟,不能说高看一眼,却也不敢轻易欺辱。

只是那时,阿姊、姊夫还在南州,且他与王家的关系还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

如今,阿姊回京,还亲口做出许诺,王昶只觉得一颗漂浮的心,终于有了依靠!

……

葬礼结束,王宅众人继续守孝。

王姮作为外嫁的孙女儿,则只需服三个月的孝期。

不过,现在的王姮,不是未出阁的时候,她不只是自己,还是齐国公的夫人。

她不能闭门谢客,专心守孝。

只需日常注意些,该有的宴饮、雅集,还是要参加。

所幸只有几个月,穿的素净些,也就过去了。

熬完了谢太夫人的丧期,王姮孝女的人设,便彻底圆满。

王姮本就不喜欢社交,有了服丧的名头,愈发的喜欢待在家里。

除非必要的应酬,王姮基本上就是守在院子里,跟胖闺女玩玩乐乐,或是与来访的闺蜜们闲聊。

偶有闲暇,还会编纂教材。

骊山书院是她的心血,她即便不能经常去授课,也会靠着书籍等,继续将自己的思想等潜移默化的灌输给学生们。

“阿棉,听说你的棉布、棉衣已经彻底在京城推广开来?”

王姮端着茶盅,一边看着几个孩子玩闹,一边与王棉闲聊。

王棉照例来找好闺蜜,不过,现在不是一个人了,而是一拖三。

她家的三胞胎,两岁了,被养的白白胖胖,性子也都活泼。

三个容貌并不十分相似的小团子,穿着薄薄的单衣,在已经烧了地龙的堂屋里,跑跑跳跳、滚来滚去。

阿南才六七个月大,还不会爬,只能东倒西歪的坐着,冲着三个欢快的哥哥姐姐又是挥舞小胖胳膊,又是啊啊啊的交换。

几个孩子的乳母、奴婢等,全都守在一旁,不敢错眼的看着、伺候着。

“嗯嗯!快三年了,终于有了一定的成效!”

提到棉花,王棉也是颇有些感慨。

唉,在古代,新事务的推广,着实不容易。

这里没有网络,没有发达的咨询,只能靠着口口相传。

两三年前,萧无疾率领大军攻破高昌,王棉就让他在高昌圈定地皮,大量的种植棉花。

第一年,产量还不够,却也能支撑起王棉的棉布作坊。

第二年,产量开始提升,王棉也就开始推广棉布、棉衣。

今年是第三年了,好用的棉花制品,终于得到了一定的推广,百姓,甚至是一些富户,也开始接受棉布、棉衣。

尤其是棉衣,于寻常百姓来说,就是真正的冬季神器。

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穿得起丝绵衣裳,或是大毛衣裳。

处于社会底层的百姓们,过冬的时候,只能用芦絮、茅草等取暖。

柔软、轻盈的棉花,续得厚厚的,竟真能抵挡冬日的严寒。

且,造价并不高。

王棉弄来棉花,并一手推进棉行业这个新兴产业,不只是赚钱,更多的还是惠民、利国。

所以,她从未想过在棉花上谋取暴利。

很多时候,她甚至会赔钱,只为让棉花制品能够更快、更好的推广开来。

王姮远在南州,对于嫡长闺的种种操作,却并不陌生。

一来,她有消息渠道,能够快捷、详实的得知京中的大事小情。

二来,王棉会给她写信,主动提及自己的日常。

三来,即便王姮有意识的与王棉在某些产业上做了切割,她们两人却还是有着极深的牵绊。

棉花产业,王姮最初并没有参与。

但,织布、售卖等环节所需要的铺面,就有王姮的占比。

是以,王姮非常清楚,王棉对于棉产业的看重,已经棉花制品在京城的逐步推广。

“还是不够!”

王棉却不满意。

棉花远比麻,更实用、更具性价比。

现在只是在京城及其周遭推广,还没有在全国形成产业。

王棉想要的,是惠及天下。

“可是有什么困难?人手?店铺?钱财?还是具体的政策?”

王姮感受到王棉的迫切,她便柔声询问。

巧得很,她家阿兄现在是户部侍郎,掌管着天下的赋税、朝廷的财政。

而大虞朝重要的一项收入,就是桑麻。

若是按照王棉的说法,棉可以取代麻,或是作为极大的补充,那么朝廷就有了新的税入!

楼彧与王棉,或许能够达成“共赢”!

“……都有!我现在是缺人、缺场地、缺钱,也缺少相关的政策扶持!”

棉花是个好东西,但新事务的推广,也是真的难。

一直以来,王棉都是靠着个人的力量。

所以,才会困难重重。

若是能够有好闺蜜,以及闺蜜夫的帮忙,或许能够事半功倍。

王姮听着王棉的诉说,缓缓说道,“这样吧,阿棉,你写个计划书,我拿给阿兄,看看他能不能帮你!”

王棉赶忙点头:“好!我回去就弄!”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隐约传来鼓噪声。

王姮挑眉,“外面发生什么事情了?”

他们所在的是齐国公府中轴线主院,距离街巷,隔着几层的院落,却能隐约听到声音,足见外面的事情不小!

“回禀公主,有八百里急报进京,大捷!西北大捷!”

护卫噔噔噔的跑进来,恭敬中带着难掩的兴奋。

说到“大捷”二字的时候,更是忍不住的欣喜。

大捷!

终于打胜仗了啊!

东征虽然势力了,可西北迎来了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