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1章(第2页)

田野丰收。花生大豆颗粒归仓。水稻金黄,沉甸甸。村民们忙着收割、脱粒、晾晒。仓库堆满粮食。

刘老实家的新荒地打了粮食。他婆娘在豆腐坊当管事,工钱不少。两口子真把儿子送进了学堂。孩子背着新书包,蹦蹦跳跳。

三个月后,船队未归,信鸽先至。

第一封:“抵香料岛。野林广袤,香气浓烈。”

第二封:“雇岛民五十,签五年长契。学采摘、曝晒、烘焙。建简易工棚。”

第三封:“首批胡椒、丁香收成。品相上等。船队分两路:乐山留岛监工;星洲率三船载香料、硬木返航。韩总管、王译官随行。七日后抵。”

七天后,三艘大船驶入河口。船吃水深,载满香料和南洋硬木。

季星洲下船,皮肤更黑,神情干练。

“村长!香料岛成了!雇的岛民老实,手艺学得快。如风哥留下管着,建了晒场、库房。这是岛上收的第一批香料,品相最好!”他指着搬下船的麻袋。浓烈的辛香瞬间弥漫河滩。

“南洋硬木又运回一批,造船最好!”

“这是与苏禄、渤泥新签的契书,香料专供我们,量大价优!”

老童生带人清点入库。上等胡椒、丁香、豆蔻,数量惊人。价值远超上次的珊瑚玳瑁。

季如歌翻看契书和季星洲带回的香料岛账目。岛上雇工开销、产出记录,清晰明白。季如风管理得不错。

“岛上人手够?”她问。

“暂时够。如风哥说,等下一季香料花开,需更多人采摘。”

“好。”季如歌对老童生道,“传话:万福村再招人。愿去香料岛做工者,签五年契。工钱双倍,包吃住,期满分田。有家室者,可带妻儿。”

告示贴出。重赏之下,报名踊跃。流民、本地村民,甚至附近州县闻风而来的穷苦人,都想去搏个前程。老童生严格筛选身体强健、老实肯干的。

一个月后,两艘大船载着新招的二百名工匠、农夫、管事,以及大量粮食、工具、布匹、药品,驶向香料岛。季星洲领队,李主簿随行。

万福村本土也没闲着。榨油坊旁,新建了“香料作坊”。水力驱动石碾,研磨烘干的胡椒、丁香成粉。再分装小罐,贴上“万福香料”标记。

“香料粉,价更高,更好卖。”季如歌对管事的说,“配比按南洋方子。”

研磨的辛香混合着油香,飘散在村子上空。小罐香料和油罐一起,装上江南商队的马车。万福村又多了一样招牌货。

季如歌走在仓库区。一边是堆积如山的粮食、棉布、油罐;一边是成袋的香料、成捆的硬木、成箱的异域物产。学堂里,孩子们在学简单的番语单词和算术。船坞,第七艘、第八艘船的龙骨铺好,用的是南洋运回的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