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2章(第2页)

陈老大人心头剧震。在岭南,一纸公文层层下达,钱粮支取如同雾里看花,百姓哪敢置喙?这赤裸裸的“晒账”,简直匪夷所思!

他们又去了学堂。正是课间,孩子们在院子里疯跑。一个管事模样的先生拿着本册子,正和几个家长模样的人说着什么。岭南官员凑近一听,竟是在商量学堂的柴火采买!家长代表提出,邻村王老实的木柴干透、耐烧,价钱也公道。管事先生点头记下,又商量起轮值给学堂担水的人家名单。

“这……学堂用度,也需家长商议?”一个属吏瞠目结舌。

管事先生抬头,语气平常:“学堂是娃儿们的,也是村子的。柴米油盐,都是村民集资。怎么用,用在谁身上,自然要大家心里有数,手上有谱。”

再看巧手坊。妇人们“咔哒咔哒”踩着缝纫机。坊里管事娘子拿着个小本子,挨个记录着每人今日完成的数量和工钱。

旁边墙上,同样贴着一张大大的纸,写着本月坊里接了哪些订单,每种活计单价几何,预计总收益多少,扣除材料、工钱、公中留存后,盈余如何分配(比如添置新机器、补贴困难户、年底分红)。

几个刚下工的妇人正围着那张纸,指着一行行数字算着,脸上带着笑。

“工钱日结,账目公开……”一个懂点账目的岭南属吏喃喃自语,只觉得脊背发凉。在岭南,官办的织造坊,账目是一笔糊涂账,层层盘剥,落到织娘手里的寥寥无几。这里的妇人,却清清楚楚知道自己每一分力气换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