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昊 作品

第342章 人员空缺(第2页)

朕待会就让中书省拟旨,然后去国子监宣旨吧。

在宣旨的时候,可以告诉他们,往后国朝十年的官员调度,这次长江赈灾的阅历,是重要的选评标准!这样的话,就可以了。”

“皇上,那接下来的缺口呢?”

徐庶继续说道。“这接下来的缺口。”

李恪想了一会说道:“接下来的官吏缺口,可以从各州府道参加科举的士子们选取,告诉他们,这次往后十年的科举,将不再是在长安进行,而是在长江灾区上进行。

所有想参加科举的士子,就必须去长江灾区为官吏四年,四年后凭成绩择优选择入朝为官,太学生则是三年为期,三年后是走是留,可以继续选择。”

“徐爱卿,朕这个方法可行?”李恪笑着问道。

“皇上圣明!”徐庶道。

“好了,我既然帮你们解决了官员人手问题,那么剩下的事情,就由你们中书省解决了。退下吧。”李恪说道。

“是,皇上。”

徐庶退下后,李恪就开始查看离开三年后各省上差到中央的奏折,一步步查看,一直持续到深夜。

第二天一早,李恪和众朝臣在朝堂上又讨论了关于赈灾的各个事情,下午就有一道旨意下达到国子监太学生,引起太学生一片沸腾,再之后就是踊跃报名。

因为国子监太学生里,除了那些家里有官员门路的,剩下的都是要等官员空缺,当一当后补官员,而这后补官员后补多久,就看你的门路和运气了,运气好了,第二天就有了空缺,要是赶上运气不好,一般要等到两至三年,其中最惨的,就是要等到二三十年甚至更久。

所以,对于国子监大多数学生来说,能够参与这次长江水患治理,即能提高自己的为官阅历,还能一步步的提升实干能力,总重要的是,能提前尝一尝当官的乐趣。

要知道这些国子监的太学生,只要进了这国子监,最想要干的时就是当官了。

现在有了这次机会,真是攀都攀不到的事情,自然是踊跃报名,唯恐落到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