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章 排兵布阵(上)(第2页)
毕竟,满清的刀尖,都顶到了厦门的眼皮子底下,准备渡海攻城,一击必杀。
于是,他的幕府小朝廷,也开始做最后的排兵布阵。
战术,也是很简单的,六路对六路,车炮对局,针锋对麦芒,不死不休。
金夏围攻战,示意图
第一路,就是外海水师。
大小金门,大小嶝岛,大二担岛,所有的外海海域。
这一路,就是为了防范泉州的福建水师,江浙水师,从金门方向,突进来参与围攻厦门本岛。
这一路,南北分兵,同时分兵防守两个方向。
北面的,是郑成功的大将,辅明侯林察。
还有宣毅前镇陈泽,奇兵镇黄应,中冲镇萧拱宸,义武镇陈峰。
总计五个镇,六千兵将,大小战船200余艘。
这些兵马,基本上都是从泉州方向,撤回来的将士。
负责防守大金门,大小嶝岛,围头湾,这一大片海域。
南面的,是郑成功的族兄,建平侯郑泰。
同样是五个镇,六千兵马,还有一部分郑氏的贸易船队,实力上比林察的强悍不少。
负责防守小金门,大担岛,二担岛,唔屿岛,之间的海域。
防范泉州的清军水师,绕过大金门岛外海,突袭厦门本岛南面。
同时,郑泰的舰队,也可以兼顾鼓浪屿方向,或是增援林察方向。
第二路,厦门岛东北面,同安湾,五通方向。
领兵的大将,是忠匡伯张进。
还有援剿后镇张志,左冲镇陈广,总计三个镇,四千多兵将。
主要防守的地方,就是五缘湾,离浦屿,之间的海域。
防守的对象,就是对面的刘五店,同安县,两个方向的清军。
第三路,厦门岛西北方向。
领兵的大将,是水师前军吴裕。
还有宣毅后镇吴豪,后冲镇黄昭,总计三个镇,四千多兵将。
防守的对象,就是对面的马銮湾,杏林湾,兼顾同安方向。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郑氏军团的老辣稳重。
其实,第二路和第三路,都是对准了同安方向,同安海湾。
郑氏上下都知道,满清的同安总兵,是个大叛贼,二五仔施琅,作战勇猛,精通水战海战。
第四路,就是筼(yun)筜湖,郑氏水师的老巢。
领兵的大将,是五军都督,忠振伯洪旭。
水师右军,水师后军陈尧策,水师后镇施举,总计三个镇,四千多水师。
这三个镇,都是清一色的专业水师兵镇,讲究的就是机动性和火力,随时可增援各处。
金夏郑氏集团,海战强横霸道,拥有六七万精锐,大小战船两千余艘。
专业的陆军不多,仅仅四个镇,左右武卫,左右虎卫。
北伐大战的时候,左武卫,左虎卫,主将陈魁林胜,全部阵亡了,这两个镇近乎被团灭。
因此,此时的郑军,只剩下两个专业的陆军,右武卫,右虎卫。
其他的专业水师兵镇,其实也不多。
前后左右,四个军水师,水师前后镇和一镇,总共七个镇。
剩下的,40多个镇,基本上都是水陆两栖兵。
有战船,有运输船,有贸易船,有后勤船,更有一大堆家眷,乱七八糟的,什么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