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长孙狐狸
如此大的亏损,世家和士族之人自然是不会放过李承乾。
他们瞬间联合起来,在这几日的早朝弹劾太子。
李世民无奈,虽然这银钱赚的轻松,让世家和士族付出了代价,可解铃还须系铃人。
智囊团不少都是世家和士族之人,肯定靠不住,还需要李承乾及自己来解决。
最终李承乾被要求上朝。
一大早。
起床气严重的李承乾就被喷的体无完肤。
“陛下,太子不顾民生,肆意敛财,实属有失体统。”
“陛下,太子如此行为,简直是令人发指,绝对不能这样轻易揭过。”
“没错,太子必须要为此给百姓们一个交代。”
。。。。。。
听着一条条指控。
就差把李承乾说成了叛逆之贼。
还美其名曰的说给百姓一个交代。
在场之内谁心里不清楚,什么给百姓个交代都是假的。
主要是给他们一个交代。
就五姓七望联合起来的世家商会,亏损了上千万贯。
几十年的积累化为虚无。
换做是谁,都会生气。
他们可不觉得,他们赚的是不义之财。
李世民就这样听着指控,眼神看向了李承乾,似乎在说:你看看,这事如何解决?
确实是大快人心了,可麻烦也接踵而来。
甚至锦衣卫那边都查到了风声。
好像是世家准备联合起来,让地方的官员开始作妖了。
李世民都怀疑,这样下去,很快就会出叛乱了。
而且最终的罪过都要他这个皇帝来呗。
皇帝不仁,太子失德,这罪名已经不是世家和士族第一次用了。
李承乾接收到了眼神,抿着唇冷眼扫过那些指控之人。
很好。
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
还有不少关陇士族的人也站在其中。
对上李承乾阴骘的眼神,他们这些人心里打了鼓,但还是挺起胸膛,鼓足勇气。
似乎在宣示着,这一次他们不会退缩。
李承乾往外走了一步,看着刚才指控的清河崔氏的崔以玄道:“崔郎中,孤要是没记错的话,孤可从未要求你们主动去买大唐集团的证券票。”
“该给你们的股份,孤可有克扣一分?”
“没错,太子殿下确实是按照契约履行。”崔以玄梗着脖子,强硬道:“但证券商行难道不是太子殿下提起的吗?蓄意抬高股价,难道不是太子殿下私下的行为吗?”
没错。
所有人都微微颔首,哪怕是中立派的官员也跟着点头。
认为是李承乾推高了股价。
这也是人之常情。
表面确实如此。
可李承乾一个人根本没有这么大的能力,推高股价的还是得益于五姓七望和关陇士族的众人帮忙。
不然一股七十文,李承乾都不敢想。
李承乾也不狡辩,而是直接问道:“崔郎中的意思,孤推高了股价,然后又设计潮州遭受海溢,至使潮州城被淹,潮州经济园项目损失百万贯吗?”
“潮州十座造船厂都受到了不同的损害,难道这些都是孤指使的吗?”
语气强硬,浑身上下散发着霸道。
没错就是非常的霸道。
虽然世家控制住了底层官员,但不代表永远。
若是五姓七望真的跟朝廷作对,先不说他们手中有没有足够的兵。
就粮食这一块,已经不是那么好拿捏了。
粮食渠道也不是世家掌控。
李承乾赌世家依旧会妥协。
损失千万贯而已,世家不是损失不起。
主家要多少钱没有?
市面上都开始流通汉朝铜钱了,说明世家的底蕴还是非常的深厚。
崔以玄忽然有些语塞。
设计海溢?
哪怕是三岁孩子都清楚,天灾人祸怎么可能被人设计和控制。
李承乾见崔以玄不说话,紧接着看向太原王氏的王珪。
身为谏议大夫,口才这方面绝对的强项。
刚才指控自己最狠的也就是他。
李承乾肯定不会放过王珪,冷言道:“王大夫,你们太原王氏亏损与孤何干?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你去长安城看看,问问,百姓们亏钱了吗?”
“怎么,你们太原王氏亏了钱,就认为是全天下人赔钱了吗?”
“自己生意不精,却一股脑钻进去,谁给你如此大的脸面,敢在朝堂之上说出你们太原王氏亏钱一事?”
“你太原王氏除了自己肚子里那点小九九之外,是不是就没别的事了?”
说的王珪脸色都绿了。
半天没蹦出一个字来。
不止王珪,李承乾还扫视了满朝文武一眼,气愤道:“还有你们,身为大唐的官员,不尽忠职守,天天算计这,算计那,还替百姓讨公道。百姓的公道还需要你们在这里讨吗?你们为百姓讨公道,也要有受害人站出来,可有百姓去官府说投资证券票亏钱的公文?”
“一天天正事不干,潮州受灾的消息都传来长安五日之久,除了慈善机构及时赈灾外,你们有说过一点吗?”
这才是让李承乾最气愤的。
口口声声说讨公道,潮州受灾消息过去那么久,竟然没一人说。
一上朝就听见这个弹劾,那个弹劾的。
弹劾的语气还如此强硬,借口却如此的蹩脚。
闻言的李世民脸色也是一黑,之前就想过这点,让他非常的生气。
好在有慈善机构及时赈灾。
不然又要说皇帝有违天道,下罪己诏了。
在朝堂之上的官员纷纷低下了头,哪怕是世家官员也不敢吭声了。
确实,他们知道这消息却没有第一时间去解决,而是一直在提太子算计他们一事。
正所谓理不直,气也不壮。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在此继续开口道:“你说你们,一个个顶戴花翎,百姓把希望寄托于你们,你们都干了什么?孤坑你们钱?孤用得着坑你们吗?孤差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