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喧嚣 作品

第530章 都是那个一

“哈哈哈,师父太逗了。”

“逗什么逗,嘿嘿,玩儿就是了。”

“好的吧。师父请您在帮我讲一下胎息到底是啥呗,多谢师父。”

“讲这个简单,但是你们做到也一样是需要修行的。

刚刚与你说过;

胎,指根源,始也;泰定,不动不摇,不忧不惧,不思不想,如婴孩之处母腹。

息:安住,止也;神气归根而止念,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心性住而不动,为之胎息也。

人分内呼吸,与外呼吸。

胎息的息,主要讲的是内呼吸,胎就是胎儿之时,息就是自心。

内呼吸说的是念头,一念一息。所谓的止息,说的是心不随念跑。依然还是为师所讲的无事不起念,有事念不着。

止息,止的是自心不随念乱动。

外呼吸不用多说吧,就是正常的呼吸。

前者止息,加上后者的自然呼吸形成腹式呼吸。

这俩个东西加在一起就是真正的胎息之法。

这两者的结合,如婴儿在母体内时一般无二。

婴儿在母体内,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呼吸之时用的是腹部。此为先天呼吸法。

很多人练打坐啊,还是练什么东西,都是想着法的在努力做到这个样子。

其中最难点,就是内呼吸的止息,以及外呼吸的时刻自然放松。

大多数人在打坐时,脑中妄念纷飞,自心不断顺着念头乱跑,并未做到止息。

所以他们一直想勤加练习自己不昏沉。打坐时的眯眼就是这个原因。因为眯着眼更不容易昏沉。

为的就是止息,也就是心不随念跑。坐着不动也是在练放松呢。

若能做到止息,睁眼闭眼,其实都可以。是时时刻刻都可以胎息状态。

世人常说,打坐能调理身体关键就在这。

恢复胎息状态是最贴合道的状态的,人的恢复力以及自然运化功能能够达到最强。

你听得懂不?”

“我……师父我好像听懂了,但是还是有点不太明白。”

“这有啥不明白的啊?”

“师父我也说不好,虽然您说的很简单,但是我感觉要做到的话还是很难啊。”

“难就不做就好了嘛,这有什么好纠结的,再说了,这个也不是特意去练的啊。

把心修好了,元神不动,时时禅定状态,也就是念起即觉,不随念转。

当形成规律之时,念头不断变少之后,即便你不怎么管,念头也影响不到你什么了。只需要觉察到不管它,它都会自然生灭。久之逐渐进入冥想状态。

冥想,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身心修行方法,说的是在通过特定的方式,让个体达到深度的宁静与专注状态。

它起源于数千年前的古老文化,用于探索心灵、追求精神觉醒。成为大众用于改善身心健康的实用技巧。

从操作层面看,冥想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正念冥想,强调个体专注当下,不加评判地觉察自身的思维、感受、身体感觉以及周围环境,像觉察自己的呼吸节奏,感受空气进出鼻腔的细微变化。而专注冥想,则是将注意力集中于特定对象,比如一个词语、一幅图像,通过持续聚焦来训练专注力,排除杂念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