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理想与现实(第2页)
“先坐下吧!坐下慢慢说!”江建国沏了一壶茶,倒了几杯放在茶几上。
李世民走过去坐下,没有端茶杯,又问了一遍,“怎么回事?”
李丽质介绍道:“这两个孩子是一对亲姐妹,大的叫张阿秀,小的叫张二娘,是我们今天出去玩碰到的!”
当说出张阿秀这个名字的时候,站在李世民身后的张阿难身子一动,感觉这个名字跟她很像。
李世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转头跟张阿难说,“这孩子跟你有缘分啊?怎么名字这么像?”
张阿难笑了笑,眼睛一直盯着张阿秀和张二娘看,“奴婢也这样觉得!”
李世民又问江南和李丽质,“这俩孩子是怎么回事?你们出去玩,怎么还把人家孩子带回来了?”
“唉!”李丽质叹了口气,“阿爷有所不知…”
李丽质把遇到张阿秀和张二娘两个小姐妹的事情给李世民说了一遍,江南和豫章公主在旁边做补充。
李世民听着听着就沉默了。
两个小姐妹当然是很可怜的。
但最主要的是,两个小姐妹家的授田典卖给了地主这件事,竟然让李世民感受到了挫败感!
他和大唐朝臣们呕心沥血、煞费苦心推行的均田制,在贫穷面前竟然这样不堪一击?竟然就这么轻易的就被瓦解了?
从法律条文上看,典卖授田是不合法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不仅发生了,而且地方也只能无奈地默许。
从这一点上看,这是均田制下理想化的土地制度与复杂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李世民熟读经史,他知道土地兼并是多数王朝灭亡的核心诱因之一。
土地兼并的问题通过瓦解国家经济基础、激化社会矛盾,最终从内部动摇王朝统治根基,推动其走向崩溃。
所以推行均田制的法律初衷是限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保障农民生计和国家税基。
但百姓的急难困苦却偏偏又挑战着法律的刚性。
这让人很无奈!
李世民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除此之外,均田制也是府兵制得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两者有着极其紧密、相辅相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核心联系。
均田制是府兵制得以建立、运行和维持的核心经济基础,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府兵的生存与服役保障问题,是府兵制存在的前提。
府兵制的核心特点之一是士兵需自备武器、盔甲、粮食、马匹等作战物资。
均田制将土地分配给府兵,作为受田农民,使他们拥有了稳定的生产资料和经济来源,能够依靠耕种土地获得的收入,承担起自备军需的沉重负担。
若没有土地,府兵根本无力购置这些物资。
均田制还能保证府兵制得到固定兵源,确保兵役征发。
均田制将农民,包括府兵,绑定在土地上,形成了稳定的“编户齐民”。
国家可以按照户籍,明确哪些受田农民需要承担兵役,从而有规律、有保障地征发府兵,确保兵源的稳定和充足。
所以说均田制下的农民是府兵的主要且固定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