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4章(第2页)

佛门经义理解修行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叫善讲,第二重叫雄辩,第三重可以称之为著书立说。

把经义能对别人讲述明白,这是善讲的一重境界,开坛讲法就是此境;能和别人辩论互喷,这是雄辩的二重境界,唐玄奘烂陀寺雄辩千人就是这个境界;到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著书立说,才算是真正对经义有了深刻的认知。

不光佛门,其他宗派也都有类似的认知,道门书院莫不如此。或者完全可以说是读书的三重境界。

这也是为什么除了各自经典的经义之外,各家还有前辈高人对于某些经义的注释,阐述等等,就是读经义读通到了著书立说的境界。

释海昌给沈凤书这个不算门外汉的门外汉深入简出的讲解一番,也算是对于自己法门的更进一步的领悟和推敲,甚至于沈凤书时不时的会提出一点点的建议或者异议,同样也是对他修行法门的一种锤炼和补充。

等到给沈凤书讲解完毕,释海昌自己都觉得自己的千里佛国还是有不少的欠缺,受益匪浅。

特别是沈凤书不经意的提出来,千里佛国中是不是可以有自己的规则演变,让释海昌如同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之前的千里佛国,全都是释海昌的分神演化,事实上并没有实现固有规则的自行演变,高度依赖于释海昌本人。也就是说,如果释海昌不再支持,那么千里佛国瞬间就会崩塌。

但要是有了自己的演变规则,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完全可以不依赖于释海昌独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