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传信之人说,这段时间应天府的锦衣卫活动更频繁许多,应天府各处城门的防备都加强戒严了,不敢贸然行动,所以情报来得迟了些,应天府那边向陛下请罪。”
赵峰也知道朱元璋挂心此事。
立刻就先和朱元璋解释了情况,并表达了蒋瓛的歉意。
朱元璋微微定了定心神,了解了情况之后,倒是也并没有不悦之意,反而平和地道:“无妨,那边要暗中行事,的确是稳健些更为妥当。”
站在朱元璋身后的朱棣也暗暗长舒了一口气,神情释然地暗道:「原来如此,难怪道衍师父说他在那边的暗桩也迟迟没有情报送回来,不过……」
朱棣似是突然反应过来,脸上释然的神色立刻褪去,反而蹙起了眉头。
而另一边。
朱元璋也和他想到一处去了,直接开口把朱棣心中所想道了出来:“锦衣卫活动频繁、应天府城门守备加强,定然是发生了些什么吧?”
陆威自然还不知道,毕竟他可不敢先朱元璋一步自己看情报,只从怀中把刚刚拿到手的情报取出,双手捧起递给朱元璋,道:“或许在情报之中。”
朱元璋这时候自然没什么心情继续翻土了。
干脆把手里的锄头往边上一放,在身上随便擦了擦手,而后顺势接过陆威手里的情报,一边看着,一边走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现在他和朱棣勉强算是有相同的目标。
所以朱元璋倒是没有格外避忌着朱棣,朱棣也乐得赶紧抓住机会,也出了泥地走了过来,赶紧探探消息。
刚走到朱元璋身边。
便见自家老爹抬起头来看着自己,神情有些严峻,也带着意料之外的讶然,道:“傅友德被悄悄地召回应天府了。”
这个消息不长。
但朱元璋和朱棣自然一瞬间就能意味过来——这代表了很多东西,很多可能性……
好好的为什么要把傅友德召回应天府去?
而且还是悄悄召回?
如同詹徽、傅友文、淮西勋贵一伙人、乃至傅友德自己所想的那样。
朱元璋和朱棣的下意识反应就是:制衡淮西勋贵!
这就是最合理的了。
而当反应过来这一点之后,朱棣脸上立刻露出喜色:“从去年开始,淮西勋贵就已经开始坐不住、蠢蠢欲动了,所以咱们如今这位陛下、或者说站在他背后的那位军师,也坐不住了。”
对于朱棣来说:好事!大大的好事啊!
黄口小儿背后的那个军师再厉害,总要想法子解决那群土匪强盗般性子的勋贵。
他对其他的事情有辙,有层出不穷的新玩意儿,甚至肆意妄为,面对淮西勋贵这座大山还能翻出天来?他最大的底牌也就是傅友德了,他坐不住,所以终于用出这张牌了!
想到这里。
朱棣嘴角噙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其中带着雀跃、也带着得意:「傅友德是资历深厚没错,可光他一个对付那一群,可是够呛的!这是穷途末路、破釜沉舟的一招罢了!」
「而更大的可能性……是他们自己要玩翻!」
「该熟了,时机果然该成熟了。」
「父皇诚不欺我!」
朱元璋虽然也和朱棣一样,也等着朱允熥和淮西勋贵那边开始闹起来,好给自己制造机会。
但他有这个想法。
也只是因为觉得朱允熥在一些方面还是不够有阅历、经验不够成熟老道,想要回去再好好教教他罢了,对于这事儿,自然不会和朱棣一样幸灾乐祸。
所以朱元璋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兴奋,反而还先慢悠悠地端起茶杯喝了口茶,饶有兴趣地点评道:“不算是什么太好的计策,但也算是唯一能用的牌和计策了,没有妥协、想到办法立刻去做,也算他有胆子。”
他的语气之中甚至隐隐藏了些欣赏的意味在其中。
毕竟在朱元璋眼里。
应天府可没什么神机妙算、无所不能的「军师」,那里只有他的大孙,只有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来说,能冒险做出对自己不利的选择,而拒绝向这些外戚、功勋集团妥协、继续饮鸩止渴……
属实是需要足够的胆识才能做的。
不过朱棣沉浸在自己的兴奋和雀跃之中,却没有听出来朱元璋语气中这隐隐的欣赏,而是一脸不以为然地轻嗤一声:“穷途末路的选择而已。”
“不过这对我们来说,却是大大的好事,淮西勋贵虽然不是擅长计谋之辈,可他们不会不明白傅友德入京的意义,更不可能坐以待毙,看着一个能够制衡自己的人掺合到应天府来。”
说完,朱棣双眼微眯,脸上更带着几分胸有成竹的得意。
不为别的。
而是他知道,自己这边更是还有得力人手,可以在这关键时候发挥巨大的作用!
他们一早就已经接触鹤庆侯张翼三人,甚至打入其中。
正等着机会要撺掇他们乱起来。
他更相信道衍师父养出来的人不会孬!
眼下正是最好的时机!
「这个应天府,乱定了!!」